立本务实创特色 转型发展争一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着眼于让每名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成功转化。丰富多彩的校园展演、作品设计展示、一年一届的艺术节……都是学生能力提升和展示的大舞台。一年一度的毕业生作品展更成了毕业生实践能力展示的盛会。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大,毕业展示会也由校内走向校外,在校外举办的毕业生作品展吸引了成千上万市民的关注,成了不少企事业单位争抢优秀艺术人才的精彩时机。

    精雕细刻建体系

    打造复合应用型人才“孵化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大学的责任与使命,也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此,龚珍旭董事长早已深思熟虑:“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就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只有如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才能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思之深,则行之远。”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培育“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重要抓手,全力构建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新格局。

    学校紧紧围绕项目化教学“一条主线”,采用了激励机制和学分制运行保障机制“两大机制”,搭建了社会服务平台、专业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三大平台”,体现了专业小类、学科大类、跨学科的融合及教学实践与企业需求、行业需求、社会需求、职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的“两大融合”,实现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目标”,形成了“一二三二一”的实践教学雁阵布局。

    学校依托多功能厅、王蒙文学艺术馆、超级音乐广场、电音动漫设计剧院等载体开设了演艺类展览、音乐舞蹈类、设计类等一系列专业项目,突破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藩篱,以产业发展趋势引领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助推产业发展。

    学校以项目化课程引领实践教学,在校内外建设了多个实验实训室、名师工作室(艺术家部落)、实践实习基地,构建了涵盖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推出了包括模拟项目教学、产业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实训项目化课程群,实现了与企业需求、行业需求、社会需求、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

    学校还十分重视理实并重,引导学生均衡发展。学校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蒙文学艺术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开展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怎样把应用型大学持续做精、做优、做特?作为高等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探路者,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四项教学特点和“两大三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三大办学特色。一是凸显应用性,校园叠加多种功能。学校通过教学场地功能的集群化,使教室融合工作室功能,课堂具备实训场功能,教学附加训研产功能,使校园成为融教学、研训、旅游、创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体。二是产教融合,校园蝶变为产业学院。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和众多的项目化课程,以产业发展趋势引领教学改革,以教学成果助推产业发展,教产有效融合,校园蝶变为集研发、实践、产出、创新于一体的产业学院。三是服务社会,校园成为研学基地。学校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亲情中华春节晚会等大型演出活动,承办第三届“中国科技城(绵阳)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式等活动。学校还是四川省首批研学实践系列标准试点单位,梓潼校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校园成为集学习、研讨、旅游、文化博览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更好地发挥了服务地方的作用。

    四项教学特点。一是区域功能互补化。绵阳校区主要开展学科基础教育、通识文化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专业认知教育;梓潼校区主要开展专业核心知识教育、专业能力拓展教育、跨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训、就业创新创业教育;西部写生创作基地主要开展国防教育和体美劳教育;成都校区主要进行教育培训产业、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数字艺术产业、旅游休闲服务产业的培育,建设产业实训园区。二是课程教学项目化。学校实施“双导师制”,组建“双导师”团队,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促进作业作品化、作品产品化、产品商品化。三是实践实训社会化。除了在校外建立基地,学校还引入外部优势资源入驻校内充分配合校园的各类营运业态,对接真实的业态环境、对应实际的业态标准,在校内实现实践实训社会化。四是创新创业落地化。设置涵盖文旅、商业服务、创作生产的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并设立了“创新创业梦想基金”,使项目落地开花,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

    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课堂与工作室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两大三结合”培养模式。大课堂,是教室内外融合、课堂内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是思政大课堂、育人大课堂和成长大课堂;大舞台,是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多样化平台,是专业展示大舞台、能力展现大舞台和人生发展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是通过新设交叉性专业、优化老旧专业,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在传统艺术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采用现代科技表现手段、使用现代科技表现形式,赋予传统艺术新的内涵和全新的表现形式;课堂与工作室结合,是通过艺术工坊、名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有机组合,使教室兼具多种功能,课堂即工作室;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是通过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将实践与项目有机结合,促进作业向市场的转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建设教育强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遵循“立本、务实、创新”的校训,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主动探索,积极转型,打造了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示范样板。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精准培育应用型高素质艺术人才,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用奋进之笔书写新的篇章!(龚珍旭 张致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