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二期教育部直属机关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暨第六十四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近日开班。学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等主题认真学习思考,产生了一批成果。本报特选取部分学员心得体会予以刊发,敬请关注。

    ——编者

    努力成为能担重任的年轻干部

    教育部办公厅信访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 蔡明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方向。

    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对党忠诚。年轻干部要把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等,作为检验是不是对党忠诚的标准,时时对照、躬身践行,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年轻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年轻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是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重要体现。年轻干部既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要有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不做爱惜羽毛、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争做坚持真理、善于斗争的坦荡战士。

    年轻干部要发扬“挤”“钻”精神,不断在干中学、学中干。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不仅是自己成长的事情,而且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年轻干部只有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困境。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工作中真正上心用心,及时总结思考。只有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使自己在实践学习中快速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

    当前,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年轻干部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以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砥砺政治品格,锤炼过硬本领,努力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新功、立新业。

   

    立德树人成效是评价高校的根本标准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信息处副处长 郭栋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对高校开展评价时,必须将立德树人成效落实为评价的根本标准,贯穿全过程全环节,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风向标作用。

    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应得以落实。高校党委应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统筹育人资源和力量;应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和实质,全面梳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做好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应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作为最大责任,纳入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核心议题研究部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得以落实。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须始终坚守大学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和管理体系,健全立德树人协同机制,共同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重点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协同开展,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应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环节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和重大需求,构建多位一体育人平台,使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相得益彰、融通共进。

    在教师评价改革中应得以落实。高校应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应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全面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破立结合,建立以成果质量和实质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教书、安心育人,做心怀“国之大者”、立德树人的能者。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应得以落实。高校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注重立德树人“第二课堂”建设,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着眼点,强化育人活动设计,推进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在开展育人评价时,坚定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精神,破除“唯分数”论,以德育为统领,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破除功利、潜心治学,以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提升思政工作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党总支书记 严帅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蕴涵,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

    一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与挑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当前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肩负的任务在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与挑战也在变化。重视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既是坚持人民中心立场,也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重视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二是掌握调查研究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与创新。做好调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真实的问题开展调查,才能掌握一手的资料,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把握规律。做好调查,要不断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过程、效果等,可以通过显而易见的语言、行为、成果进行收集,更要注重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留下的各类信息,把不会说话的数据转变为富有说服力的论据,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是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调查研究的实践导向,调查研究的成果要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日常方案和紧急预案,做到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统一施策与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调查研究的系统设计,帮助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形成调查、研究、评估、反馈、改进一体的制度闭环,在循环往复中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的制度建设,健全常规调研、专题调研、联络群众、定期会商等常态做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要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激活高校档案记忆 凝聚思政教育认同

    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 石慧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高校档案是学校办学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以档案文字、图片和音像视频等形式记录着师生校友成长的生命轨迹,有效提升了学校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效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者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充分激发、聚合好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多方力量,利用、挖掘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史资料等多种载体和资源,共同实现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高校档案既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立德树人资源的“收集者”,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发挥好高校档案的资政育人功能,既能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也能提升管理者育人的水平。

    标志着高校共同记忆的档案是学校的精神魂魄,更是国家和民族这个大的共同体记忆的组成部分。管理者重视和做好档案的收集存储、开发利用,讲好档案故事,特别是对红色档案深入挖掘,自觉建构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爱国爱校的思政教育认同环境。对于教师而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真正上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自身需对自己所传授内容高度认同。丰富多样的档案记载着同所高校历史上的大家名师,榜样的力量不再遥远,共同记忆有助于点燃他们爱校荣校的热情,调动系统推进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