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同进步 行稳致远树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始建于1957年的上海市莘庄中学,是上海市闵行区重点高中,占地面积37亩,现有教职工150名、在校生1410名。学校秉承近70年办学历程的经验,立足闵行区重点高中的传统特色和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坚持“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办学理念,以“善德博学、健体尚美、灵魂创意”为育人目标,以“自主、自信、自律”为行规目标,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多元的建设发展之路。

    李国兴校长诠释了办学理念。“和合共生”的“和合”语出《国语》《管子》,是相异相补、相反相成、协调统一、和谐共进的意思。对莘庄中学来说,指教师努力进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学生、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成长。“守正出新”,正者,大道也。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守正”是根基,“出新”是希望,对莘庄中学来说,寓意是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与创新课程之道和管理之术,不失方寸、不忘初心。

    构建“1234”育人载体

    根据“三自”行规教育目标,学校形成“一平台、两实践、三大特色课程、四大主题节日”载体,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

    搭建“一平台”

    以“精品人文、精妙科技、精美艺体”的“三精”特色课程为基础,下设“人文分园”“科技分园”“艺体分园”3个分园。突出学生学习体验,强调习惯养成和方法掌握,打造学生自主体验、自律执行、自信收获的学习体验平台。

    开展“两实践”

    推行学生体验校内、校外角色的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升旗仪式、四大节日等各类主题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参与和实施。实行班级值周制,每个班级都有机会做校园的主人,全面负责学校环境卫生、行规、纪律、学习等方面管理。

    学校开展军政训练、国防教育和学工学农活动,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区志愿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及结合特色课程背景下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个性设计,使社会实践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建设“三大特色课程”

    学校突出自身特色,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建设人文、科技、艺体三大领域特色课程。课程建设突出“3D”要求,即Do It Youself (动手做,注重学习体验)、Design It Youself(创意、设计)和Discover It Youself(发现、探索与创新),强调多元和体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在DIY学园平台上自主选课、自由组合,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在导师指导下获得学习经历和学习评价。

    学校通过建设人文、科技、艺体“三精”特色课程群,逐步完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走班教学和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将分层走班、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纳入日常教学活动。

    组织“四大主题节日”活动

    每学年主办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和科技节,在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学生会的组织下,全部由学生设计、实施和总结评价,贯穿学年的全部学习活动过程。内容丰富多彩,凸显体验与感悟。全面参与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期待、有发展、有提升、有收获,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丰富“五个一”发展内涵

    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出培育学生“五个一”综合素养,即通过高中3年的学习与生活,每名学生至少具有一项体育特长、掌握一门艺术技能、接受一种科技训练、培养一定劳动素养、养成一生阅读习惯。

    具有一项体育特长

    学校配备专业体育教师,开设丰富的体育专项课,如网球操、武术、瑜伽、篮球操、空手道、啦啦操等,要求每名学生具有一项体育特长,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建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弘扬团结合作、遵守规范的自律精神。

    在“双新”背景下,学校体育组认真研究政策,致力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从高一年级即开始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展示,增强知识点之间和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学习与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探索高中体育情境化和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着力践行“体育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表现”的有机关联,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彰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以“莘中杯”命名的健身健美操比赛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还有闵行区“莘中杯”中小学击剑比赛、闵行区“莘中杯”篮球比赛等赛事。

    掌握一门艺术技能

    面向全体学生,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为载体,建设完备的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将艺术技能课程设置为全体学生的必修基础课。

    高一年级开设合唱课,各班有小指挥和钢琴特长生,学生根据测试加入适合的声部,开展多声部合唱。高二年级开设素描课,让学生初步掌握素描造型的一般规律和形式法则,了解世界著名素描作品及其表现技巧和表现形式。

    在艺术技能教学中,通过音乐鉴赏、美术鉴赏、音乐、绘画等科目及教学模块的分离,设置DIY课程,学生自主选课。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鼓励学生学习多样的世界文化,重视地区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联系,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发展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接受一种科技训练

    学校有注重培育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良传统。多年来,通过DIY科技教学方式,形成了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开放式、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提升体验平台。

    学校开设科技普及课,将先进科学技术与日常课程内容结合,如高一劳技课增加机器人模块、信息技术课增加编程模块等,通过建设机器人教室、数字化地理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全员普及机器人教育;成立机器人社团等,使每名学生都接受科技训练。

    学校在教学中将新课标、新教材的内容紧密关联学生生活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丰富科技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一定劳动素养

    通过劳动课程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受劳动。在课程学习和体验中重视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项目与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基本素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养成一生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上海市莘庄中学遵循“大语文”概念,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

    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全体师生共同阅读。既有经典文学作品,也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书籍;既有课外读物推荐书目,也有学校精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古今中外,广泛涉猎,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学校设计的阅读指导教师创新阅读课程,融合多学科及不同载体,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将优秀作品以形象、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少做题、多读书”、领略“阅读之美”、享受阅读乐趣。

    经过多年发展,学校的“五个一”综合素养培养,全面涵盖人文、艺体和科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也先后获批上海市第三批高中专项化体育课改革试点单位、步根海阅读教学实验基地(高中基地)和闵行区书画项目“一条龙”布局领衔校。

    打造敬业专业教师队伍

    在“和合共生”理念指导下,学校已形成了团结向上、胜任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教师队伍。

    “一把手”牵头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顺利进行。小组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培训、建档、成果展示和考评等,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备课组活动和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研究分析教研动态,收集相关信息,编写辅导材料,供学科教师使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