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优化作业设计,打出减负提质“组合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落实“双减”政策 聚焦高效课堂

    作为首批“双减”试点城市,广东省广州市发挥专业智慧,转化研究成果,压减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长,推动作业进阶设计,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把“双减”落到实处。

    打出作业减负提质“组合拳”

    根据国家及广东省发布的“双减”政策,结合调查结果,广州市打出作业减负提质“组合拳”,制定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工作指引》,“伴随拳”为《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示例》,“辅助拳”为《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小课题选题指南》,三拳叠加,综合施策,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业优化指引”提出“依据课标、立足教材,总量适度、质量优先,突出情境、解决问题,进阶设计、着眼思维”的思路,明确了9个设计要点,提出4个实施要点。“学科示例”将作业分为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等类型,分别提供若干典型示例,着力优化过程性、弹性化、分解型、情境类作业设计。“作业小课题研究”为教研部门和教师提供了28项作业研究课题方向,指导教师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开展研究。

    提出作业优化设计“新主张”

    在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结合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成果,针对广州市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注重作业的过程性设计。作业不是“考试题”,作业要体现知识获得、能力形成的过程,不要追求以“练”定水平、以“练”分等级。各学科要根据认知发展过程、知识获得过程、能力形成过程设计序列化的作业,以此支持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反对把作业作为“终结性评价”的试题,用终结性的试题来代替作业。作业本质是自主练习,不是考试

    二是注重作业的弹性化设计。作业不是“终结器”,强调作业从知识层级向能力跨越,注重分层设计,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各科突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作业研究,分层分级,做到弹性选做。

    三是注重作业的分解型设计。作业不是“超纲术”,作业是一个系统,由点、面、域构成,各学科要围绕学科育人目标,系统设计作业,设计整本书作业、单元作业、课时作业、知识点作业。

    四是注重情境类作业设计。作业不是“纸上兵”,作业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和载体,素养形成要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要有一定量的情境问题解决类题目,根据“教学目标→问题情境→作业解决→引导关注社会与实践”这样的链条开展作业设计。应进一步提升情境类的作业在学生整体作业中的比例。作业练习本质是结合实际生活解决问题,而非纸上谈兵。

    实施作业优化“真行动”

    各级“双减”政策颁发后,广州市各学科开展主题教研,各学校进行校本创新,共同推进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探索。

    比如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数学学科基于教学成果“广州市初中‘玩转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组织全市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初中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的研究,以“减量提质”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师角色转变为导向,探索基于真实情境和生活实践的问题解决类的作业设计,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常规教学实践。这一作业设计实现了“三个结合”:将“项目式活动”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将“素养第一”的教学理念与“做中学”辩证有效地结合,将育人目标与“减负提质”相结合。此设计也实现了“三个转变”:课外学生活动向课内外项目式学习转变,定向探究向开放性探究转变,部分学生参与向全体学生参与转变。此设计还实现了作业效益最大化,减少了笔头作业,提升了数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高阶思维。

    美术学科以“着眼审美、突出情境、素养导向、分层要求”为指导思想,从“备—教—学—评—研”着手提高作业设计与管理质量,按“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进阶要求帮助学校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形成了《初中美术作业优化设计案例》。突出美术作业三大特色:作业设计强调目标导向,要求体现与课程、单元、课时的教学要求及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想象和理解能力。作业内容强调功能定位,要求依据作业目标和教学要求灵活设计作业类型,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和生活应用的实践作业,弹性设计分层进阶书面作业,以及多样化欣赏探究的非书面研学作业。作业评价强调有效反馈,关注把“素养”“美”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对话式、等级性、进阶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正向激励。

    各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从2021年9月以来,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所属学校承担作业优化设计的实验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验。

    广州实验中学推出了研究型作业,学校提出过程性设计、弹性化设计、分解型设计、情境类设计四大优化设计策略,提升作业质量。学校举办教师讲座,对“四大优化设计”理念进行解读,通过每周固定研讨课进行实践,不断完善落实。此外,学校每周推出周末项目化活动及任务单。

    南沙湾区实验学校制定了“绿色作业管理”制度,学校教学管理中心对全体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包括个性化分层布置作业、作业量和时长、及时批阅、指导性评语、学生书写与订正等方面的情况。学校制定了《课后作业总量调控登记表》,由各学科组教师、年级组统筹作业量,并在校内进行公示。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各学科组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的范畴,优化初中作业设计理念,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重过程性设计——各学科突出“过程性练习、训练”,反对终结性试题化练习;重弹性化设计——各学科突出知识→能力性练习的作业研究,分层分级,做到弹性选作;重分解型设计——各科分单元、分课、分知识点,细化作业设计,分解作业练习点、面、域,化解难度,提升渐进性;重情境类设计——开展基于情境问题解决的作业设计,以“教学目标→问题情境→作业解决→引导关注社会与实践”为作业设计逻辑链。学校还向学生了解各学科作业布置和完成情况,针对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整改。

    花城实验学校开展基于减负提质的专题研究和优质课评比,在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加强作业设计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拓展性,做到辅导面批面改、作业不离校。结合校园文化,学校设置了多个作业展示区域,建设了“同美作业”展厅,将各学科学生特色作业展示于此。

    花都石岗小学是一所生源以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过去因为作业多作业难,学生厌学现象突出,个别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实行“四环节”教学模式,全面优化学生在校时间,将每周三定为“学校无作业日”,每晚开通绿色作业通道,让“双减”工作切实可行、平稳落地。

    花都秀雅学校实施分层作业“一题制度”,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将学生动态地分为A、B、C三个组,根据三个组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利用课本习题、教辅习题,命制“一道作业题”,包含三个训练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