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型”美育 培养有博雅气质的少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厦门六中学生思政宣讲团朗诵《我宣誓》,再现了雷锋、邓稼先、王进喜等英雄人物“知难而进,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和“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厦门六中合唱团正在训练。

    用阿卡贝拉唱党史、发布新歌《燃烧》传承“五四”精神、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展演、教师节发布感念师恩的歌曲……最近,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厦门六中”)合唱团用多种方式传播正能量,也使合唱团广受社会关注。

    现在的厦门六中合唱团不仅是学校的“名片”,也是厦门市作为艺术之城的“名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以阿卡贝拉合唱为代表的艺术教育,已经与学校的美育、德育紧密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走上舞台的过程中,也对“美”有了切身的体悟,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口琴指挥陈法澄说:“六中的学生不仅在音乐上表现卓越,更呈现出较高的气质水平。”可以说,厦门六中的阿卡贝拉表演广受认可,是学校做“体悟型”美育、培养有博雅气质少年结出的硕果。

    灵动的跨界表演方式

    体悟音乐之美

    一间普通的合唱排练室、一群爱音乐的学生、简单的录制设备、几位爱音乐的教师……在热闹和嘈杂中,学生们学曲子、练声、找节奏。教师对每名学生的辅导虽然很简短,但很多时候却是一对一的。这是厦门六中排练室里典型的情景。网上热传的视频就是在这里排练和录制的。

    早在2018年3月10日,厦门六中合唱团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经典咏流传》第一季节目录制,并演绎歌曲《山居秋瞑》。到目前为止,合唱团已经20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参加厦门市的各类演出20多次。厦门六中合唱团在网上也有很高的热度。

    这样一支以初中学生为主的合唱团,为何会持续“火爆”?很多专家在点评时认为,厦门六中学生的表演很独特,他们用阿卡贝拉即无伴奏合唱的表现形式来演绎歌曲。与纯粹的阿卡贝拉相比,厦门六中加了杯子或是身体的拍打来表现节奏,有了这些创新之处,再加上学生纯真少年的气质,让合唱团广受欢迎,并成为地地道道的“网红”。

    厦门六中合唱团创始人之一的陈琦介绍,合唱团最初运用阿卡贝拉这种合唱形式,并没有想到会在网络上火爆传播,只是想运用这种形式,抓好学生美育。

    厦门六中合唱团的走红,与两位幕后教师息息相关,他们是指挥高至凡和编曲徐聪。高至凡是厦门六中的音乐教师,徐聪是学校外聘教师。高至凡于2019年7月因病去世。除了两位教师的努力,在厦门六中,有一个团队在抓学生艺术教育,网络上的“火”靠的是一群人的支持。现在,学校从事艺术、美术教育的教师共有14人,艺术团团长陈琦是福建省音乐学科带头人。

    学校认为,艺术教育需要积淀,没有长期抓艺术教育的经验,没有一支完备的教师队伍,没有学生基础,靠一时的突击,很难在艺术教育上取得真正的进步。

    在厦门六中,艺术教育可谓遍地开花。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校园“红五月”系列比赛、校庆节、教师节汇演、新年汇演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学校平时将大礼堂开放给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表演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我们要求教师和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为了在网上出名而忘记艺术教育的初心。”陈琦说。

    演绎中国风作品

    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演绎中国风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合唱中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是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又一大特色。学生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也得到专家的认可。

    有学者认为,当下中国合唱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而中国合唱艺术要融入世界合唱大家庭,就应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著名合唱指挥家田晓宝曾提出:“中国合唱作品应当继承发扬中国诗词所具有的深厚意蕴与韵味的美学品格。因为,这才是中国合唱的精髓与美学特征。”而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自组建以来,就演唱过不少具有中国风特点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改编之后,远远超出普通流行歌曲的欣赏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升华。不仅让听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碰撞出的绚丽火花,也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青花瓷》是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一首合唱改编作品,其改编自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和汉乐府诗《江南》。这首歌曲中国风特色十分明显,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泼墨山水画般的音乐意境,深深地印刻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改编版本,为作品增添了几分清隽、朦胧的美感。歌曲的前奏及间奏部分,融入哈、啦、哩、呀、咿等原生态的衬词,形成了人声器乐化的丰富音响效果,为作品注入了民族化的音乐色彩。

    《鱼歌》是一首由闽南童谣改编而成的混声五部合唱。歌曲描绘了海边渔家讨海打鱼的生活场景,歌词回忆了儿时母亲带着孩童去菜市场买鱼,父亲带着孩童来到海边,吹响海螺、看船出帆、唱着歌谣,心中期盼着渔船平安返航、满载而归的心情。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版的《鱼歌》使用闽南方言演唱,在编曲上将闽南童谣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不仅展现了鲜明的地域风格,也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歌曲开头,在听觉上犹如鱼群在海水中有规律地向上吐泡的声音,给人以清新、灵动的感受。观众仿佛跟随着歌声来到波光粼粼的海边。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是未经变声期的初中少年,他们具有天然纯净的音色,歌声清澈明亮、充满朝气。观众在细细聆听他们的演唱时,能感受到合则协调统一、分则独立成形的艺术美感,也能收获和谐自然、心旷神怡的听觉感受。厦门六中《青花瓷》这类富含中国风元素、由中国传统诗词改编而成的作品,被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和趣味打击的方式,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使歌曲超越了原有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而引发持续不断的热度和广泛的影响力。而合唱团的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用心在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这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不断成长。

    在实践中体悟

    显中华少年应有气质

    近年来,厦门六中合唱团多次代表学校及城市在重要文化活动中参与表演,例如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文艺晚会、厦门城市乐跑赛等大型活动中,合唱团学生以天籁般的歌声、朝气蓬勃的面貌、别具一格的表演,向全国人民及海外各界人士展示了中国当代少年阳光、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气质,也展示了他们通文达艺、德才兼备的“博雅”素质。可以说,每一次的外出演出,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在舞台上的实践与体悟,都是他们人生发展的台阶。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体悟中,不断进步,也展现出中华少年应有的气质。

    厦门六中学生除了在本地体悟艺术的魅力外,还走出厦门、走到全国各地,他们在舞台表演中、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体悟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2021年9月初,合唱团接到央视的邀请,在音乐频道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中演唱歌曲《燃烧》。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厦门六中学子心怀光荣与梦想,意气风发地唱响《燃烧》,为祖国献礼。排练结束后,学生还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

    2021年5月,学校推出做“大国少年”的理念,并通过实际行动诠释这一理念的内涵,致力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2021年7月,厦门六中“博雅班”开启了“大国少年中国行”活动,学生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全过程,领略科技的魅力,感受科技的震撼。

    学校认为,学生在小小年纪,就能站上央视舞台,就能在北京体悟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西昌观看卫星发射,有了这些体悟,会使学生从内在思维到外在气质都发生改变,这也正符合学校培养“博雅”型人才的要求。

    合唱团的知名度提高了厦门六中的办学声望,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经常参与演出的学生的文化课程丝毫没有被耽搁,反而不断加强,学校为合唱团配备良好的师资团队,并密切关注团员外出表演时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保证学生合唱与学习两不误。学校认为,学校不能培养只会唱歌的人,而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博雅气质的人,只有这样,艺术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长盛不衰。

    (厦门第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姚育青)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