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核心价值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如何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的骨髓和血液里,是每个教育人应当思考的重大课题。而课程作为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学校教育的载体,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改革的探索相融合?北京的学校已经行动起来。

  核心价值观进课堂

  “请大家转动手中的地球仪!”

  从南极的独特环境,引入人类对南极的探索,接着观看视频《南极我们来了》,回顾30年来我国极地考察的成就。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在地球仪上依次寻找1985年以来中国在南极建立的4个科学考察站,并纷纷表达中国如何在科技上自强于世界之林的看法。

  北京市171中学这堂“中国人在南极”的主题课别具匠心,因为这既是一堂地理课,也是一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

  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教委2014年底出台《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明确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伴随着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北京市中小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探索正在落地生根。

  突破说教式的文本知识传授,将知识、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融合,以智启德,核心价值观和课堂教学在这里结合。

  像这样将价值观融于知识,润物无声的授课方式发生在北京各个区县中小学教育的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中。在北京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推进会上,来自东城区、昌平区和西城区的几名教师现场交流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示范案例。

  在小学数学课上,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的数学教师宋燕晖以圆周率为切入点,介绍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并让学生在动手求证圆周率的过程中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文明,点燃民族自信心;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小学语文课中,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张聪借助圆明园“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激发学生对国家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北京第十三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张玲的安排下,学生进行了“寻找中国圆梦人”的分组活动,以青年科学家施一公和女航天员刘洋为榜样,践行厚积薄发的学习态度,也将“中国梦”、“我的梦”紧密相连的观念根植于心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据介绍,北京市将制定并完善配套的教师培训制度,从教师准入、职前培训和职后管理、学科建设、绩效核对等方面入手,保证核心价值观为教师所接受,并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还将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并纳入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

  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获得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正在融入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课堂中。(郭倩 赵婀娜)

  让核心价值观“接地气”

  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日前召开座谈会,汇报并展示各校实践情况。据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乔键介绍,自2014年6月1日起,海淀区教委通过编写主题教材、树立典型人物、组织学习活动等方式,多管齐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各校结合各自情况,通过制定教材、编写座右铭、开展社会性服务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师生心中。

  十一学校:核心价值观进教材

  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学校日常教学、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北京市十一学校以学校课程为载体,从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整体设计并开展行动研究,编写了《北京十一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

  该教材从学科德育和综合实践课程两方面入手。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学校为学生安排职业考查、名家大师进校园等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远大目标。学生管理学院的管理与服务课程,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服务他人的意识,让学生从学习生活的点滴体会爱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真谛。学校提供数十种综合实践课程,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课程,使学生在校园里能够体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四大领域课程的具体实施,全方位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立新学校:全员座右铭 传递正能量

  在北京市立新学校的校园里,步行道两侧的橱窗格外引人注目。

  “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一条条由教师书写的座右铭,依次在橱窗内展示。无论是校长曾军良,还是一线任课教师,甚至是校园保安,均将自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及个人要求写成座右铭。曾军良认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汲取他人积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激励和警醒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自己的价值追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的心中落地生根。

  为此,学校自上而下地开始征集工作。当得知这一号召时,学校保安面露窘态,直言:“我没啥文化,怕写不好。”为此,学校特别安排教师团队对保安进行“一对一”培训。“我们的教师拿出上百个‘正能量’座右铭,由保安自己辨别、选择,并向他们讲解其中的含义。”曾军良介绍。

  如今,漫步校园,不仅能够看到每位师生、教职员工脸上的灿烂笑容,更能感受到流淌在校园内的价值观正能量。

  太平路中学:走进敬老院 活动中育人

  在北京市太平路中学校长高新桥看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根本在于行动育人。因此,学校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行动践行价值观。

  在校学生会的组织下,部分学生前往“幸福万寿路老年公寓”,作为志愿者为老人们带去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对于这些老人而言,陪伴是最好的关爱。在历时半天的活动中,学生们与老人谈心,并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生们的无私奉献换来的是老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以后要经常到这儿来,陪这些爷爷奶奶。”参与活动的一名学生说道。  (李小娟 刘佳)

  据《人民日报》、《北京晨报》综合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