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开出生命的花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巡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几年,位于皖北宿州市第二中学的发展颇为引人瞩目:这所创办于1940年的安徽省示范性高中,高考成绩领跑全市、连创新高,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比赛屡获大奖,其中地理教师李峰荣获全国数字课程比赛特等奖,学校社会影响力呈现爆发式增长……是什么让一所老牌中学迎来了又一次生命之春?宿州二中校长王伟说:“我们坚持‘用一颗真心办学,办人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教师第一’的办学原则。学生为本,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教师第一,即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过去几年,教师培养一直是学校的第一要务。”

  改变从研究开始

  2009年,王伟就任宿州二中校长。从1986年起,王伟就在宿州二中任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宿州二中人,也是一名备受敬仰的教育专家、教育部全国校长培训的专家之一。基层的经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让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改变从研究开始》一文中,他提出一个掷地有声的口号:“改变学校,从改变教师开始;改变教师,从研究开始。”从那时起,一幅关于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的蓝图在王伟的脑海中徐徐展开了。

  2010年暑假,宿州二中120名教师踏上了去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征程,2011年、2012年暑假,学校又分别派出180多名教师前往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培训。三次高端培训让教师们发现了“外面的世界”,语文教研组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老师说:“培训让我们懂得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学生,同时也学会了将大师课上的星星点点迁移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此后,只要是全国举办的教科研活动,宿州二中都会不遗余力地送教师去参加。有人对这种巨大的投入有所不解,王伟说:“几个人的变化影响有限,但是大家都想着变了,思想碰撞思想,学校就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除了大规模的“走出去”培训,学校也千方百计地把许多高水平的专家“请进来”送经传道。如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戚业国,安徽省教科院钟能正等专家到校听课调研。与此同时,校内掀起了全员评课活动,各教研组每周开展1次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开展4次示范课或公开课活动,有的教研组还兴起录课诊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从最基本的教学入手,互相切磋、耐心钻研、共同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为了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积极推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三年规划包含个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三年总体目标、三年细化规划、成长措施等,既是一面镜子剖析自己,又是一盏明灯照亮自己。教师们人手一本《教科研成果展示手册》,每年要完成“五个一”——写一篇教育教学总结、写一篇学习心得、出一份试卷、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形成一项科研成果。三年后,学校将对每个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对特等奖奖励3000元。

  教育是科学,但又不完全是科学,还包括经验。写经验总结是宿州二中的优良传统。学校所有参加国培、省培、市培的教师,回来后都要写心得,写完传到校园网或登到校报上,让没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平时,王伟还提倡教师写教育日记和工作周历。学校研发使用了《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册》,让教师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思,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撰写一篇反思论文。生物组教师吴立清就根据积累多年的教育日记,写就30万字的教育教学专著——《教海探微》。“我们的初衷就是让教师养成回顾总结的习惯,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以往的足迹,才能明确今后的方向。”王伟说。

  顶层设计和多管齐下的措施,让宿州二中教师从平静度日的状态中觉醒过来,争做“身体好、心态好、专业发展好”与“学习型、实干型、科研型、专家型”的“三好四能”型教师。不过,在王伟看来,“教师第一”不仅是专业发展第一,更要关注思想政治、人生阅历等各方面的发展,否则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他还提出学校对教师应“严格但不苛刻,宽容而不纵容”,不断完善对教育者的全方位培养。

  以课题研究引领专业成长

  2009年前后,安徽省中小学课题研究呈现上升之势,对教育有着非凡敏感的王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宿州二中必须走在课题研究的前列。于是,学校当即编印校本教材,将如何选题、如何研究等要求传达给教师,并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从此,课题研究便与宿州二中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对于宿州二中教师来说,这趟全新的探索之旅并不轻松。此前,对大多数教师而言,课题研究是高不可攀的,第一次接触课题,许多教师都不知道从何入手。当时,学校有两个省级课题获得立项,学校邀请了几位专家前来指导,手把手地教教师们如何研究。渐渐地,研究的火种从骨干教师传递到青年教师,教师们也学会了从教学实际中提炼自己的课题,一股课题研究的热潮在校园里蔓延开来!“课题研究不光要实践,还得有理论水平。教师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跨越是十分不易的。”王伟说。

  不过,总有人成为第一批“追星星的人”,化学组教师程波就是在课题研究中成长的杰出代表。2011年,他主持的《新课程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及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顺利结题,并荣获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回顾研究过程,程波坦言:“刚开始是抱着好奇的态度,真正开始研究才发现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头一年,他向校内外师生发了800份调查问卷,梳理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突出问题,比如由于受到硬件、安全等因素影响,实验教学普遍开展较少等。基于此,他提出了几大研究方向:第一,克服班额多和实验室少的矛盾。按要求,5个班应配备1个标准实验室,但学校条件有限,于是,他尝试在一个实验室排多个实验,让各班学生轮流做实验。第二,改进实验。传统实验需要的器材、试剂多,费时又费钱,他将实验改成微型化、绿色化、一体化,并自创了许多小实验,省时省钱。第三,总结实验教学模式,形成POE绿色实验教学。

  乘着课题的春风,程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逐渐成长为安徽省化学名师,并参加了省里的高考命题。课题的受益者还有整个化学组。2014年,安徽省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会议在宿州二中召开,以程波为代表的几位宿州二中教师展示的公开课,得到了省教科院专家的高度肯定。学校还在全省化学竞赛、创新教学大赛中获得10个二等奖和多个三等奖,并获得中国化学学会颁发的“全国化学竞赛突出贡献奖”。

  宿州二中是宿州市生物、物理、美术教科研基地,生物基地的省级课题《基于教研基地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也是一个重量级课题。通过研究,生物基地总结了教师发展的4大策略。一是课题研究,课题组将研究任务分配给所有参与的成员,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种培训,称为“任务驱动培训”。二是微课题研究,教师们将在教学中遇到的微小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就是微课题,目前生物基地已出版微课题成果集。三是问题串式教研,即将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该模式已在全市教研会议上得到认可。四是四段式听课模式,每个教师在听课后要说出这节课的流程、特色,自己的建议、收获,通过这4步,教师听课的认真程度和水平都在提高。通过4大策略,生物基地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如潘景景连续多年获省市教科研优秀成果奖。

  近年来,宿州二中立项研究国家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12个、市级课题若干,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占到全体教师的一半以上。课题研究对于教师是一种极大的历练,推动其显性和隐性发展,使其职业精神、文化状态、职业发展都大有改变。如今,宿州二中课题研究全市领先,在宿州市每年的教科研评比中都能达到90多分甚至满分。以前,教师参加省优质课竞赛很难获奖,现在却涌现出一批获省市一、二等奖的教师,像程波、李峰等在省里已小有名气。

  以发现的眼光搭建多元平台

  王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是眼界、人格、气场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教师应起到激励、点燃、指路的作用。为了培养这样的教师,除了常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宿州二中还以发现的眼光搭建多元平台,让教师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

  2012年,地理教师李峰的作品“常见的天气系统”在全国数字课程评选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对于那次振奋人心的获奖,李峰记忆犹新:“当时我的设计思路是,以往的课件都是给教师用的,我能不能做一个给学生用的课件?”

  获奖之后,打开创新思路的李峰“一发不可收拾”。一次去江苏学习,他看到江苏许多学校都有地理教室,回来后就提出了建设地理教室的想法。没想到,王伟听后非常支持,当即拍板投入20万元,由李峰牵头,与地理组全体教师一起建成了皖北第一个多功能地理教室。2014年,李峰参加地理“国培计划”后,又创办了“天地人”社团和“地理观天下”报纸,每当他将新颖的想法向王伟汇报,只要对教学有益、可行度较大的,王伟总是鼓励他去做。像“地理观天下”报纸,从前期构思到第一期印刷出来,仅用10天时间。目前,宿州市气象局又在二中建立了全市首个校园科普气象站,由李峰和“天地人”社团负责管理。

  在宿州二中,只要教师愿意干,只要事情有意义,学校总是无条件地支持,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化学组建设创新工作室、音乐组改造音乐教室,学校都无条件拨款。谈到为何这样信任教师,王伟说:“每个教师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自己一定会争取到一个最优化的方案,并且监督这件事做到最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感受到做事的不易。”

  高二年级学生提出要排演话剧,几位语文教师就自发带领学生坚持排练6个月,学校对此也是鼎力相助。教师们钻研《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寻找相关素材,从而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作品内涵理解得更为深入。宿州二中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时,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市民前来观看。当时,宿州市有一位孤寡老人摔倒住院了,学生们就将出售门票所得的1万多元,全部捐给了这位老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河北广平:用制度撬动课改     下一篇:局长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