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减负这根弦要时刻绷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教育领域谈减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中小学生减负。事实上,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近日,在南京市的“两会”上,给中小学教师减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不无担忧地表示,因为收入不高、压力太大,南京某小学去年一下子有4位骨干教师辞职。

  教师忙上课教学,忙学生管理,忙论文写作,忙职称评定,忙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期末临近,还要忙工作总结。但多数时候,众多的事情让教师感觉忙而无效、忙而无实,没有获得应有的成长。

  既然谈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就要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判断,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究竟如何?是否存在负担过重问题?前不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对福建、河北、吉林等省1154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的个人时间奉献给工作。实际上,许多非教学的“隐形工作”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实际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1/4。

  如此强度的工作量对教师有何影响?事实上,超负荷工作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对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这根弦一定要时刻绷紧,而且要切实付诸行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要切实转变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存在的“唯升学率”、“唯考试分数”的倾向。从表面上看,过度地追求升学率,过分地看重考试成绩,会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加重。但实际上,与此同时,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会加重。毕竟在比拼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这场战役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且是一场谁也不能输的战役,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如果这种政绩观和质量观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为中小学生减负难以真正落地,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恐怕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教育改革要有序推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特别是面对课程、教育教学等一系列改革新举措,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工作量的增加在所难免。在改革中教师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心血是应当的,但避免过分地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样是改革推进过程中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例,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既科学,又不过多地增加教师工作量,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强调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要稳步有序,不可急于求成,也要避免相关规定反复变化。

  教师管理要科学规范。很显然,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与教师管理工作不科学、不规范有一定的关系,因而,促进教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中小学教师减负的一个重要保障。当前,上级部门应该认真审视教师工作量,明确教师工作时间,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备课、专业发展和学生评价;明确教师的重点任务,减少教师的额外工作;改进教学管理,使之能够真正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充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用一些“土政策”和“硬性规定”,给教师增加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蒲公英评论     下一篇:拿什么将教师留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