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还是“放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再高妙的顶层设计,都赶不上让学生成为校园活动的设计师。有一所学校,活动方案不再由校长、主任“闭门造车”,而是发动教师的力量赢得人心,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人人参与。

  做“有所不为”的“懒蚂蚁”

  有一天,校办主任送来一本刚印好的初三毕业纪念册,我随手翻阅,发现居然有好几处错误。语文教师和分管校长已经看过毕业纪念册了,现在出了问题,到底由谁负责?一位管理专家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对于员工来说,可以越级汇报,但不能越级请示;与之相应的是,领导可以越级检查,但不能越级指挥。”毕业纪念册出错,恰恰是因为我违背了这一规则,当语文教师将清样拿来向我请示时,我不该直接审阅,而应该让他先送分管校长审核,最后再由分管校长送我终审。

  反思学校管理中,不少校长越俎代庖、跨越管理层级进行越级指挥,自以为提高了效率,却打乱了管理秩序。那么,校长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为”?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在每个蚂蚁群中,总有那么几只不干活的懒蚂蚁。但生物学家发现,如果蚂蚁群找不到新的食物时,那些懒蚂蚁就会站出来带领蚁群寻找新食物。原来,所谓懒蚂蚁,并非剥削者和寄生虫,而是专司组织、思考和指挥职责,它们的存在保证了蚁群的生存与发展。许多时候,校长就要做智慧的懒蚂蚁,想大事、谋未来,为决策积蓄力量,为创新谋划准备。这样,校长才能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发展路线的设计者,做学校的精神领袖,而不是仅仅做学校的CEO(首席执行官)。所以,校长重在办学思想和方向上“有所为”。

  那么,校长又怎样才能放心地做个“有所不为”的“懒蚂蚁”呢?一是建网络,通过构建层级管理网络,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变成现实,人人能在学校管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做标准,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之后,在“按什么程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给一个底线的要求,教师工作各个流程的标准涵盖其中。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校长就能够成为具体事务方面的“懒蚂蚁”。

  提供选择是对个性发展的最大满足

  2014年4月,学校“红五月艺术节”前夕,我们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是举行学生翘首以盼的全校大合唱比赛,还是组织学生参加可以为学校赢得声誉的全县比赛?赴县里参赛,只是十几个学生才艺展示的“盛筵”,而全校大合唱比赛则是上千学生参与的盛典。重学生还是重声誉,这何尝不是对校长办学思想的一次拷问?最终,我们选择了以学生为重。

  校园,是全体学生的校园;校园,应该是所有学生绽放生命活力的乐园。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和发展空间,真正做到为每一个孩子生命奠基。我们把这样的追求贯串在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

  提供选择是对个性发展的最大满足。为此,学校除提供40多门选修课外,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其他课程,努力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学校的大型活动也成为所有学生绽放活力的舞台。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每个学生各显神通;社团活动,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学校表彰,走上领奖台的不仅仅是“三好学生”,还有“综合素质优胜奖”、“进步奖”、“公德标兵”、“孝敬之星”等得主。

  再高妙的顶层设计,都赶不上让学生成为校园活动的设计师。学校活动方案不再由校长、主任“闭门造车”,而是从学生中征集,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会、少先队、团委学生干部的竞选,从组到班再到年级,人人参与,全校海选。

  课堂,是学生校园的日常生活,决定着学生校园常态生活的幸福指数。于是,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一部分优秀学生“独霸讲台”,一部分学生成为“沉默的羔羊”,而是小组合作,轮流展示。

  依靠教师力量“经营人心”

  办好一所学校,最关键的是靠一支好队伍,而队伍建设的核心又在于经营人心。那么,如何赢得人心?

  充分尊重,让教师拥有自豪感。春节、教师节,学校领导班子集体上门慰问教师;教师生病住院,校长第一时间看望。我校虽然没有考勤和量化考核,但是教师却能在“无监控”环境中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多元激励,让教师拥有荣誉感。“一个老板能犯的最糟糕的错误就是不会夸奖。”为此,我们通过征文演讲,让学生夸老师,老师夸同伴,领导夸员工。通过每周《工作通报》把值班领导记下的感人细节书面呈现给全体教师。精心策划“感动实中”人物评选,一个个教师的动人事迹汇聚成暖流,传递着正能量,每一次颁奖典礼都是一道情感盛宴。

  助推发展,让教师拥有成就感。“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提高是最好的报酬”。我校积极开展“家长满意、学生喜爱、同行佩服、领导放心、自我认同”的“五维评价”,引导教师从更多的维度审视与改进自己的工作,实现从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促进教师反思成长,组织“班科双选”,让优秀教师更加“吃香”;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等。

  所以,校长要经常追问和琢磨自己的角色认知、办学思想与管理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多元审视、换位思考、不辱使命,实现教育与治校的梦想。

  (作者系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