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卓越成长的方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的智慧只能从丰富的生活经历中,从丰富的学识积累中,对教育问题不断地探索中升华和形成。在师生共同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室,我们要营造好追寻生命价值的氛围,让教师真正关爱生命,呵护生命之花的成长。

  

  最近翻看了《这一群有种的教师》、《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等书,里边有不少教师的精彩育人故事被大家关注。教育,在一个一个的故事中被诠释、被丰富内涵、被赋予新意。师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室,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师生交往与情感交流的重要地方。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可以分享学习的激情,分享新发现的过程。这种“分享”,至少体现了三层含义:第一,要关切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第二,要享受彼此双向的平等给予,它不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存在着施舍关系,那么被施舍的一方在自信心和主动性上就会受到挫伤。第三,分享意味着彼此心灵的真诚相对。

  教师要让学生享受课堂的温暖

  有时候,当我们教育者在一起探讨时,谈得较多的话题是:什么样的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教学状态才称得上完美呢?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其实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指标体系。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提炼出3个关键词,那就是:真诚、深刻、丰富。

  真诚,就是教师要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好。要做到真诚,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真心实意,情真意切,有好的师德和人品;另一方面,要对与学生一起分享的内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娓娓道来。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咀嚼、反复推敲的,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不懂装懂。教师要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通过真实的教学,带给学生心花怒放的感觉,让学生享受到课堂的温暖。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和体验。

  深刻,是相对而言的。所谓深刻,意味着教师能带给学生别有洞天的感觉,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让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带给学生内心的震撼与眼界的敞亮。只有深刻的教学才有这种力量,才能带给学生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记忆。

  丰富,意味着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活动的丰富,学生对课堂参与的丰富,教师教学语言的丰富。只有丰富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心灵荡漾起来,才能让学生隐形的翅膀展翅高飞。只有丰富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的精彩、课堂的丰富和课堂的温暖。目前在教育界涌现出的许多好的实践,如新教育倡导的缔造完美教室、完美教学,本质恰恰在于强调生命教育。我称之为“生命化的课堂”,本质就是要使课堂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彰显,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提升教学的品质。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要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首先要实现个人的卓越成长。目前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主要还是文化底蕴的问题。教师的智慧结构有三个层面,最基础的是文化底蕴,简单来说就是学识的积累,对相关的问题理解得足够透彻。第二个层次才是对教育的理解,究竟什么是教育,我们怎么样把称之为“教育”的行为与对学生的羞辱、教说、灌输、洗脑、束缚等区别开来,这些必然涉及教育的行为标准问题。第三个层次才是教育的智慧与教学的技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你智慧,教育的智慧只能从丰富的生活经历中,从丰富的学识积累中,在对教育问题不断的探索中来升华和形成。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成长,这也是我们能够从那些被挖掘出来的优秀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他们在课堂中收获的不仅是快乐、欣慰,也有成长。

  当然,这种课堂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直面这种挑战,努力通过赞扬、激发,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共促成长。只有这些实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更有活力、更加有效、更为精彩。

  教师要让学生创造幸福

  好的教育不仅仅取决于单个教师的努力,主要还取决于集体的努力,也就是我们要积淀共同的东西,让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奋斗。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成长,能够成为自己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真正高扬起生命的价值,反复吟唱生命的礼赞,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投入、倾注、热力四射、兴趣盎然。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我认为,至少可以分享以下一些经验:

  深度阅读,读得透比读得多更重要。注重积累,这是我们今后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细腻思考,增加对事物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而去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精准表达,表达的背后是思维的严谨。坚持写作,写作对于人成长,包括对教师技能的提升、专业成长,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终,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掘井汲泉的人生,成就他们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最精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下一篇: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