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家成长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霍懋征那样的教育大家,不是我们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们所谈论的所谓教育家的成长也好,培养也好,其实应该是大众教育家,应该更为注重他们的教育实践。

  

  对于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为教育家,教育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一直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无论是作为校长的教育家,还是教师的教育家,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热爱并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有教育理想并不懈努力,能够真正践行终身学习,研究并懂得教育规律等。除此以外,我觉得要成长为一名教育家,还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坚守一个信仰

  教育家的成长应该是一个自主成长的过程,一个人能否成长为教育家,最主要的是取决于自身因素。古今中外的所有教育家,无不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崇高信仰。这种信仰不同于一般的信念、理想,信念是可以动摇的,理想也是可以改变的,唯有信仰不可动摇、不会改变。有了这种信仰,品德自然崇高,教育就是他终身从事的事业,就会爱满天下,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去研究,就会不为物欲所惑,不因时间而变,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能够甘于清贫,也能够耐得住寂寞。

  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信仰,所以他“把心灵献给儿童”,拒绝升官发财的机会,终身坚守帕夫雷什中学,终成闻名世界的一代教育大家。因为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信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师从杜威,学成归来后,谢绝高校的优厚待遇,面向社会大众自己办学——育才学校、晓庄师范,为筹措办学资金,他卖掉了车子、房子,甚至是母亲的棺材,潜心实践自己的教育信仰,也终成一代教育宗师,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追求两个“真”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仅仅是教育家,任何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此律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人,是未来的主人,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育人重担,我们的使命是教育孩子们学做真人,追求真知、真理。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做好“学做真人”的示范,做好“追求真理”的人师;我们必须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大环境不允许我们时时处处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的话,那么至少在我们面对学生时、在对待孩子们的事情上,要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或者我们要尽可能地少讲假话、大话、空话,认认真真地做一点实事。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人心浮躁、诚信缺失,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务实是不无关系的。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去尊重,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兴趣以及做法,并耐心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去做。

  做到“四心”

  作为教育家应该而且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本身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并真正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意识地加强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与积累。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还要加强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要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研究学校管理理论,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运用,创新实践。我们还应看到,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形成只能来自于教育实践,而且还必须用“心”实践、用“心”育人、用“心”研究、用“心”办学,也就是说要做到“静心实践,潜心育人,专心研究,醉心办学。”

  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霍懋征等教育家莫不是如此。在当代中国教育界很有影响的“南李北魏”(南李是指李镇西,北魏是指魏书生)中的成都武侯实验学校校长李镇西,也是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因为他有一颗童心,便能很自然地与学生心心相印,并感受学生给他的爱。为了报答童心,李镇西尽量使自己的整个身心都与学生融为一体,“每接一个新班,便确立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同时便与学生一起用童心和青春书写教育的诗篇。”

  需要强有力的助推器

  教育家的成长需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外因也很重要,然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一个信仰、两个“真”和“四心”属于教育家成长的内因,教育家的成长还需要外因的助推。

  我们看到,天津、江苏等地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教育家培养工程,这些地区在培养教育家上有一个几乎是共同的好做法:安排一些教育理论专家和学者,深入教育一线进行长期的理论指导,与教育一线具有教育家潜质的名校长、名师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并帮助培养对象进行教育思想的总结、概括、提炼。因为绝大多数的一线名校长、名教师,他们的理论水平毕竟有限,而且他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事务实在繁重,仅靠他们自己把教育实践上升为教育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育家成长这个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要有所作为,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霍懋征等那样的教育大家,不是我们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们所谈论的所谓教育家的成长也好,培养也好,其实应该是大众教育家,应该更为注重他们的教育实践。既然是所谓的大众教育家,我们的要求就不应该那么高,只有这样才是可以培养出来、成长起来的。

  一个时代应该有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相应的教育家诞生。从大众教育家的角度来看,当代已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大众教育家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选择培养“教育家”的对象,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有爱心、能够长期坚持在教育一线的人。他们应该能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专心研究,醉心办学,懂得并尊重教育规律;他们应该品德高尚,热爱学生,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他们应该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不为物欲所动,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