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以南泥湾精神练教育铁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好教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本地教师更新慢,容易进入成长瓶颈期。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到底怎么抓?本期且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如何打造一支深山里的教育铁军。

  新闻背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因怒江贯穿全境而得名,境内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州内所辖4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集山区、民族、边疆、贫困“四位一体”最典型的代表地区。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全州直到解放前夕,境内还没有开办中学教育,只有5所省立小学和部分时办时停的民办小学,在校学生不足2000人,教职工仅有82人。全地区文盲率高达99%以上。经过60多年的发展,怒江州全州目前共办有各级各类学校346所,全日制学校教职工6918人。全州8.5万名学生,5.8万名是寄宿生。

  听说记者要采访怒江州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该州副州长丁秀花马上给讲了一件尴尬事:去年教育局去云南师大招聘教师,别的地市展台前询问的人不少,可怒江州的展台前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她好不容易说动两位硕士研究生签约,可等到报到的当天,两人连行李都没解开,直接坐上返程车走了,还有一人至今连档案都没取回去。

  面对这种人才引进的严峻状况,教师队伍建设怎么抓?州教育局局长蔡玉光说:“先天条件不好,必须靠后天的努力补上。”怒江州除了不断创新补充机制、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外,同时更加注重盘活内存,充分激活本地教师队伍的正能量,锻炼出一支扎根深山、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教育铁军。

  创新补充机制广纳贤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支健康的人才队伍,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

  2014年,怒江州重启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共招聘93人,充实到全州各农村学校,有效地缓解了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怒江州里最偏远的独龙江乡中心学校自从调去5名特岗教师后,全校的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高中教育发展是怒江目前克难攻坚的瓶颈,为了解决高中紧缺学科教师不足和高中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全州组织了两次高中紧缺学科教师专场招聘会,经现场洽谈报名、面试、试讲、综合评价、签约等环节,择优招聘高中紧缺学科教师16人。

  外地教师难引进,就想办法培养本土自己的后备力量。2014年,怒江州人民政府与云南师范大学签署定向免费师范生合作协议,从2014年起连续3年为怒江州定向培养20名本科免费师范生,目前已有20名学生在读。

  培训激活本土正能量

  盘活现有内存,激活本地教师队伍的正能量,才是解决师荒问题的长久之计。怒江州通过发动南泥湾大生产式的培训学习,将全体教师带入到专注教研教学和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的道路上来。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怒江州着重关注校长队伍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仅2014年就选派31名校长参加国家和云南省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并举行全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鉴于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该州充分利用好国培计划,2014年先后组织2136人次参加了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项目置换研修、短期集中、远程培训、转岗培训等培训活动;与大理学院合作,组织实施了“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完成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以及小学语文、数学6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培训,共有528名教师参训。

  与此同时,充分借助外部支持,开展各类专项教师培训。如,在中国教育报刊社的支持下,聘请了4位获“全国活力园丁”称号的体育教师,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训;完成了全州舞蹈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举办了全州学校食品卫生暨安全保卫工作培训,217名中小学分管后勤和保卫的校长、事务长、校医等参加培训;开展了两期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集训,培训人员108人。在云南省教育厅的帮助下,实施“支教怒江行动”计划,举办了8期总计3350人次的教师培训,今年3月又培训了班主任150人。

  为充分发挥本地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该州明确建立了教师交流制度,规定县、乡两级学校按不低于5%的教师比例进行交流,交流期限为1-3年。原则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任两届(10年)、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8年后必须进行轮岗。首批选派了贡山一中和茨开镇完小等8名教师进入独龙江乡支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根据受援学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从州、县级学校选派50名教师到乡镇以下学校支教。

  该州还另辟蹊径,鼓励全州16所学校与昆明市16所学校通过建立姊妹校、协作校关系,实现师资培训互动,教师课题共建,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让每个教师都会教书、都能教好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务。怒江州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该州通过开展基础教育青年教师三项技能评比活动,带动全州教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全州共组织148名教师参加了州级选拔,选拔出19名优秀教师参加全省评比,掀起教学基本功锻炼的热潮。

  怒江州目前有省级小学语文工作室、初中数学工作室和高中理科综合工作室各一个。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教育局要求各工作室以全面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宗旨,制定全年工作计划。2014年10月,三个工作室参加全省名师工作室年度考评,全部合格,其中小学语文工作室获得“优秀”。

  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战场。州教育局要求各地狠抓教学常规检查和指导工作,教研员定期深入学校听课评课、指导校本教研、对薄弱学科教学专项督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为弥补教研员总量不足、人手不够的现状,该州创新教改模式,聘请兼职教研员。2014年共计聘请兼职教研员490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怒江州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事来抓,要求全体教师经常“照镜子”,找差距。

  全州将2014年作为学校“三风”建设年,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程、全员、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宣传,严格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等形式,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水平,全州通过德育示范校和文明学校创建,强化教育引导,培育和树立先进示范,推广典型经验。2014年,共创建德育示范校9所,州级文明学校5所。

  山再高,水再长,阻不断怒江教育人进取的激情。通过一系列“南泥湾大生产”式的教师队伍建设举措,2014年,怒江州涌现出一批教育先进典型,如福贡县一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傈僳族教师霜文忠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等。全州学生入学率、升学率和控辍保学率均进入历史最好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