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评价”解难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考核存在太多的人为因素,因为没有具体的评分标准,教师的工作既烦琐又很难量化考核。如何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不失公平公正,这样的评价体系到底怎么建?

  教师考核难在哪

  2000年前,华侨城小学是一所企业下属学校,由于历史原因,教师考核存在太多的人为因素。

  一方面,本地教师人数众多,年龄大,资格老,且已形成固定的小圏子,外来教师再努力也极难融入其中,人情分所占比例较大。以往的绩效工资分配与职称、教龄挂钩,明显对年轻教师不利,压制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干劲,也造成了老教师与年轻教师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曾经有位血气方刚的年轻女教师,就因不能忍受这样的不公平对待,愤然离开,还有一些教师因个人才华无法施展,被迫调到别的学校。

  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具体的评分标准,教师们不明白自己的分数来源,反正干活多少,用心多少,使多大劲无从评价,大家也乐得清闲,反而对那些喜欢钻研教学改革的教师冷嘲热讽,让人无所适从。针对这些问题,怎么办?

  评价体系咋“包容”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责任务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整合了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化主体,考虑到教育、教学、管理等各种评价因素,形成了包容性评价系统。它主要包括基本工作要求,部门考核项目,奖励加分项目,考核小组调控分,扣分项目5个部分。为了突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对班主任的评价项目进行单列。

  基本工作要求,主要是态度与职责性指标。包括教研课、教师听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报告、参加教研组与学校教研活动、执行教师考勤制度、安全责任等。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侧重点不同,有些指标既能折射出工作态度,又是最基本的岗位要求。如听课、评课、教研等,属于态度性指标;零事故、零投诉则属于责任性指标。教师确实有要处理的私事,我们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其随意外出,也不能没有人文关怀。所以,通过讨论最后决定,如教师在工作时间内因私事外出,需及时向分管主任请假,并在学校门卫处做好登记,不予扣分。

  部门考核项目,更注重质的评价。本着“科学、简明、易操作”的原则,采用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内容多维的多主体评价方式。主要有:岗位培训任务、作业布置和检查、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备课、教学质量抽查(主要检查语、数、英之外的学科)、学生与家长评价教师。

  奖励加分项目,大多数是胜任力指标,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主要体现在这一子模块的指标设计中。奖励项目最具导向性,主要体现了对于能者与勤者的激励。如获奖得分,教师获得资金加分、考试超过平均分加分、保持年级平均分第一名加分,还包括听课、公开课、代课、公开课课件制作、社团特色班级、课题研究、区抽测、鼓励教师创新及全勤等方面的内容。奖励加分可以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奖励项目,同时可以提高奖励加分的分值上限。

  扣分项目,主要包括:批评扣分、不良影响扣分、违反承诺书、行政抽查等。

  班主任项目进行单列,涉及班主任工作报告、班级活动安排、家长会议召开、放学接送交接工作等。考核小组成员调控分控制在3—8分,主要由考核小组给每个被考核人员打分,最高8分,最低3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计算出平均分。

  新的评价系统出台后,对教师有了新要求,标准比较清晰,人人都有任务。让每个人明白应当做什么事,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并且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考核效果怎么样

  “包容性评价”的独到之处,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方案设计尽可能满足所有教师的合法权益,容纳每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涵盖学校所有工作岗位的各个环节。评价体系强调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条件与空间,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这正是包容性评价的高度所在。

  比如,学校一位语文教师自身素质不错,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加上自己本身热爱传统文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与讲座培训,也愿意将自己所学用到日常教学中。但因个性较强,无形中给其他同事带来压力,久而久之遭到同年级教师的排挤,与同事关系略为紧张,评优评先因没有感情基础,许多时候都轮不到她,干得很努力却并不开心。新的评价系统出台后,奖勤罚懒,她的勤奋不再被忽略,所做的教学尝试也很快得到认可。凡有校际间交流,她都乐意为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也获得了外出学习、评优评先的优先权。现在,这位教师干劲十足,正在着手将古诗词吟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周围同事在她的感召下也纷纷加入。公平公正的评价系统释放了她身上的更多活力。

  包容性评价系统整合了学校要素,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化主体,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环境各方面工作,同时还涉及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外部关系。通过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校实行“一站式”管理,操作便捷,交互性好,自动生成绩效考核分数,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结合起来,达到了“一评多用”的效果。这正是包容性评价的创新所在。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城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