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前夕,听朱永新畅谈全民阅读 阅读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阅读的问题上,很少有人像朱永新这么执着。

  今年“两会”,朱永新再次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同样的建议,他已经连续提了13年。

  这些提案递交上去,有时压根儿没立案,有时被告知“国家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节日”。但朱永新并不气馁,因为他始终认为,阅读是个大问题,“是事关中国当下和未来最重要的事”。

  阅读真的如此重要吗?他为何如此执着?日前,记者采访了朱永新。

  访谈从教师阅读的话题说起,教师本该是最爱读书的群体,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日前,本报微信的一项调查显示,近40%的教师不能经常阅读,42%的教师每年阅读量在5本以下,74%的教师表示工作繁忙或生活压力大会影响阅读。

  在朱永新看来,教师不读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应试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分析说,“同时,我们的教师评价也有问题,读不读书对教师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是,许多教师虽然想读书,却不知道该读什么。

  阅读固然重要,但不应该是功利性的。“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无用之用’。”朱永新说。教师应该多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书。当他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技术的东西就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建构。

  朱永新建议:“教师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

  教师阅读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学习型组织的支撑。然而调查中有50%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这样的组织。

  “教师阅读需要交流和分享,特别是阅读难度较大的书,需要彼此激励。”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教师阅读的分享和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两会提案中,朱永新主张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定为“国家阅读节”。

  为什么要有中国自己的阅读节呢?

  “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诞辰日,也是他和塞万提斯的逝世日,世界读书日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设立的。”朱永新说,“同样的,像孔子这样的世界伟人,也应该有专门纪念他的节日。”

  “此外,9月份学校刚开学不久,在这个时候举行阅读节有利于安排一学年的阅读活动。”朱永新说。

  可是在当前,这一切还只是美好的设想。朱永新呼吁了十几年,这个愿望仍然没有实现。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全民阅读率开始止跌回升,纸质图书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继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这些积极的信号都让朱永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不过也有人质疑,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目标太过宏大了!

  但朱永新有自己坚持的理由。“还有什么是比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更重要的事情。”他激动地说,“阅读节能否成为国家战略,是否可称为国家战略其实都不重要,但毫无疑问,阅读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读报会     下一篇: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