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Know-all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Mr.Know-all”,是学生送给他的外号,一直延续至今,连同事都习惯这样称呼他了,中文意思是“万事通”先生。这个称呼的起因,并不是因为他学富五车,而是他本来就姓万,又乐于回答学生的一切问题。

  对于这个褒贬不定的称呼,他并不在乎,反而有些享受。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说:“我是Mr.Know-all,你们就不能作Mr. Know nothing。”Mr.Know-all 教语文,他的中文功底说不上有多深厚,可偏偏,学生就是发自内心地佩服他。

  记得我刚毕业分到乡镇中学那年,与他在同一个办公室,当时我对他的印象并不是很好。30岁出头的他,几乎每天只穿一件洗得有些暗黄的白色T恤衫。除了那副玻璃瓶底似的厚眼镜,他实在没有一点老师的样子。

  那时的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老师备课要借助参考书或上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老师们很怕见到Mr.Know-all,因为他看见谁都会提出一堆稀奇古怪的问题,譬如说,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特别长?为什么狗在热天爱伸舌头?为什么南非被称为“黄金之乡”?他常常“混迹”于学生之间,把从他们那里收集来的问题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他向我们提问时,总是一脸的懵懂和真诚。我不禁在想,作为教师,不说一定要不怒而威,但至少也要有点教师的样子吧?这问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问题似乎少了一些。但Mr.Know-all并没有变得轻松,他也开始网上冲浪。用他的话说,用学生的视野去感受世界,才能走近学生。

  去年10月中旬,学校举行了秋季田径运动会,这往往是学生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常常购买许多零食。于是,Mr.Know-all把他家的板栗和刚成熟的橘子装了大半筐送给学生吃,说学生买零食既花钱又不环保。如此一来,他们班的观赛区域像开了一场春节茶话会。可偏偏,这个被学校批评的不文明观赛区,最后却传来夺冠的欢呼声,学生们把他高高抬起,场面蔚为壮观。

  同事们再次叹息,获胜了固然可喜,可是让学生这样撒开了疯,如何收场?

  然而在紧接着的期中考试中,Mr.Know-all的班不仅一考夺魁,而且还“一览众山小”,把别的班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元旦过后,同事们的桌上都堆满了贺卡。Mr.Know-all拿着一张写满了英文的贺卡向教英语的我求助。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首英语藏头诗,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单词连在一起,是这样的一句话:“Thank you so much for teaching us so well !”。旁边还画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里面是全班学生的签名。Mr.Know-all听了嘟囔道:“这些鬼精灵,还跟我玩洋的,欺负我不懂几个单词。”

  说罢,他匆匆走向教室。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意识到或许我们大家有些地方都错了。他常常念叨的“亲其师信其道”这时仿佛又在我耳边回响,让我深刻领悟了孔子的教育内涵,也让我由衷地赞叹他“放纵学生”的智慧做法。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石门县第三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