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会 信箱:jiaoshidubaohui@163.com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宜疏不宜堵

  读了《中国教师报》第563期《铁栏拦不住学生绝望的心》一文,我深有同感。

  为什么在校学生轻生现象频频发生?我认为,主要是孩子身上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飞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来自家庭和学校。

  为了减少悲剧发生,我认为,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一定要淡化“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其次,学校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个体。

  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宜疏不宜堵。教师若发现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同时在班级开展一些有利于端正学生思想的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朋友。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可以直接与之进行坦诚交流,或试着分散他的注意力,带孩子多参加活动,舒缓他的情绪。 (黑龙江省宁安市兰岗镇学校 孙彩霞)

  编者回应:一桩桩悲剧令我们一次次叹息。我们希望,学校和家长在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的同时,也能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和生命意识的教育

  乡村教育期待更多关怀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报》第559期《农村教师:如何摆脱孤岛》一文,真为当前的乡村教育现状担忧。

  与一味做大做强的城市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乡村教育因资金有限、设备简陋稀缺、师资严重不足等原因,显得异常薄弱。特别是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学校不断扩张,许多优秀农村教师选择进城教学,这无异于给农村教育雪上加霜。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很无奈,只好忍痛将孩子寄送到城镇读书,除了增加开支、上学不便之外,还造成乡村学校的空壳化,引发新的乡村教育问题。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乡村教育的整体状态下滑,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对于整个国家而言,乡村教育问题突出,且亟待解决。只有走均衡合理、科学有序的发展道路,才能让乡村教育回归其本来的面貌。因此,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为教师专业培训及个人成长开绿灯,重点关注乡村教师这一弱势群体,让他们找到工作的尊严,才能使其在教育孤岛上成功突围。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 钟愧傲)

  编者回应:其实,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今年两会,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解决乡村教育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前些天审议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亦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问题进行了解答。我们期待政策落地的那一天。

  做一个影响别人的人

  读了《中国教师报》第556期《骈枝的苦恼》一文,我很同情文章中的那个“他”,但我更喜欢、钦佩那个爱笑的“她”。

  人无完人,先天的种种缺陷,总会让我们心里隐隐作痛。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非常脆弱的一面,更何况是那么小的孩子呢?

  生活中,常常需要有人用善意的“谎言”去激发我们的热情、平衡我们的心态、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而文中的她正是这样的人。让我们也来学习文中的她,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个影响别人的人。 (辽宁省沈阳市辉山学校 刘玉清)

  编者回应:总有一些人,他们通过一些言语、一些举动,让不完美的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而教育,不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