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办教育试水“分类管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部分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2月,教育部提出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委员就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也提出细致的建议。伴随着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成为热点话题,部分区域关于民办教育管理新机制的探索也走进了大众视野,本期特别关注浙江省温州市民办教育管理改革。

  现今,我国营利性民办学校统一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仅仅表明民办学校非公办、非企业的“两非”组织属性,却没有明确民办学校的身份。这种模糊的“法人属性”也成为束缚营利性民办教育发展的绳索——民办学校权责利不统一,既无法享受公共财政、教师队伍、税收等政策扶持,又要像企业一样缴纳诸多税费;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不明晰,抑制了社会资本投办学校的积极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定位不准确,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界定标准存在不一致。

  为破解民办教育发展困局,温州市抓住“法人属性”的源头症结,提出“分类管理”的破题之策,尊重现阶段“投资办学”的社情实际,开放教育投资、生产、供给等领域,厘清政府、学校等相关责任主体的权利、职责与义务,探索构建民办教育管理新机制。

  建全营利性民办学校管理制度

  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民办学校分别配套有区分度的政策体系,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加以扶持提升,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规范放活

  按照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办学属性,温州市将民办学校分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和企业法人两类进行登记管理。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登记管理,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企业法人进行登记管理;非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企业法人进行登记管理。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企业法人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管理。

  与此同时,温州市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民办学校在公共资源配置、队伍建设、招生收费、产权明晰、投资融资、财务管理等12个方面,分别配套有区分度的政策体系,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加以扶持提升,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规范放活。

  3年改革实践,温州市416所优质民办学校分两批参加了分类登记改革。今年,温州市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将由点及面,全市范围内尚未实施分类登记改革的1200余所民办学校均可自愿选择参加。

  设计实施经营行政许可制度

  经民办学校业务主管单位审批并领取相应的办学许可证后,才可凭办学许可证到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温州市在遵循企业法人行政许可一般性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明确了营利性民办学校行政许可的4项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市场主体类型的选择。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民办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的规定,以及《合伙企业法》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两类市场主体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规定,引导营利性民办学校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类型进行注册登记,保护民办学校、举办者、债权人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规范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名称。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登记注册的名称依次由行政区划、字号(商号)、所属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等4部分组成,例如“温州市鹿城区韦博英语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但基于社会公众对于学校组织属性的普遍价值认同,允许上述学校使用“温州市鹿城区韦博英语培训学校”的名称。

  三是因事制宜地设置“证”、“照”许可程序。学校正常稳定的办学秩序事关家庭未来和社会稳定,温州市在评估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组织属性的基础上,规定行政许可程序为:经民办学校业务主管单位审批并领取相应的办学许可证后,才可凭办学许可证到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四是明确营利性民办学校运营基本制度。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依据市场机制办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享有公司法规定的相关产权与经济收益,可按照企业机制获取利润。

  创建非转营的改制路径

  建章立制,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和达到相关办学等级标准的幼儿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进行企业法人登记探索

  伴随新的登记政策实施,能否铺通已设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的改革路径,成为检验温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的标准。

  温州市在国有企业股份改制的经验基础上,出台《关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的办法(试行)》,逐一明确改制对象范围、学校资产处置、改制登记程序、税费缴纳等规定。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和达到相关办学等级标准的幼儿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进行企业法人登记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原则上不允许改登记为企业法人学校;明确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对本校(园)的土地、房产必须拥有独立产权。同时,也积极推进全日制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企业法人学校政策的落地实施。

  改革3年来,民间智力、资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充分涌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成为推动温州民办教育发展的双轮,适应了民办学校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互联网引领智慧学习     下一篇:做家校“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