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员该注重理论,还是经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曾记得十几年前新式学校教育才起头的时候,有一辈日本留学的人执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所的教鞭,讲种种教育上的理论。当时的小学教员对于这种种理论大都以为是理论罢了;以为实地上课是小学教员独得的经验,讲理论的未必能自己实地上课,有实地上课经验的小学教员用不着什么理论。所以理论和经验成为对立的两派。当时经验派在某几点确乎有理论派不能及的成绩,就是拿实际上课论,经验派确乎能措置得从容不促,学生安安静静地受教。这现象是不是可以证实理论不及经验?

  从元年以来师范学校渐渐加多,师范毕业生也一天多似一天。并且师范生除学习种种教育上的理论以外,还要有半年或一年的实习。各师范对于附属小学校的组织和教授等等也十分热心研究改进,所以附属小学校的精神至今还能做一地方小学校的领袖。师范生受了这种训练,毕业后出去办事,成绩当然比从前要格外好些,实际也的确比从前好得多。但是大多数师范毕业生办的学校处处把附属小学校当作标准;无论组织,设备,就是教授方法也大多模仿附属小学校的。倘使问起他们师范里学的理论和附属小学校里实习得到的经验哪一种有用,差不多异口同声,多说:“我们此刻办事全靠附小实习所得,讲堂理论始终没有应用过呢!”师范学校既经把实地经验和理论并重,并且竭力想法把经验和理论联络,然结果还是经验胜。这可以证实理论不及经验吗?

  ……

  二三年来实验教育的风气也很盛。试验的,自然要算设计教法的问题顶重大,顶有兴味,推行的地方也顶广,试验的态度和精神也比较的顶好。然而大多数的试验不外乎模仿方式和手续;大多数的研究也不外乎“怎样怎样办”。很少有小学校教员提出关于设计教法方面“何以?”“为什么?”“有什么根据?”等问题。杂志里顶受欢迎的是实施报告,演讲时顶注重的是“怎样办法”,参观人顶要问的是“什么什么”的方法。曾经有位参观人要求我谈话。我每说一实际事实必略带些理论的根据。这也不过是一种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不料他听得很不耐烦,说:“先生;请你不说理论——理论我多在书上看见了,专谈经验。”这一位参观人或者是聪明过度的人,所以他只要利用我的经验;至于理论,他胸中自有成竹呢。但是大多数不如此聪明过度的人也顶注重在这经验上。难道这完全从新理论上发生的新方法,一传到我们重经验的民族里来,也要抛掉理论上的根据,专在经验上用功夫吗?

  何以理论被人轻视?这不是理论本身的不好,实在是理论传布法的不好。我们讲理论的人对于理论往往视为天经地义,不当它是科学上一种假定的结论。所以讲述理论的时候用顶简捷的注入法,并且常要带着“应该”“必定”“当然”等决定的口气。一方面惯受注入讲演的人,失掉科学的研究态度,缺少适应的能力。他们听了理论起先未尝不崇拜到五体投地——听名人演讲像杜威演讲的尤其如此;不过因在学校学习时没有培养好实地适应的能力,所以一到实地教授,就不会把理论实地应用了,所以就看不起理论了,所以爱别人告诉他现成的方法了。倘使学校里讲理论时用了正当的研究方法,师范生养成了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态度,那末决不会有这种轻视理论的现象,理论和经验自然互相有联络了。这一方面的改良全在乎我们讲理论的人自己的态度。所以无论小学,中学,大学,科学研究法是比别的教材格外重要。

  究竟理论和经验的真正关系是什么?理论有可靠的,也有不可靠的。从科学方法研究得来的结果是可靠的,凭空臆造的议论是不可靠的。我们此刻所说的理论,当然拿可靠的做标准,其实就是经验经过科学的组织成功的结晶。但凭经验未尝不可做一个好教员,并且学得理论的人也要实地应用成功了自己的经验才可以成好教员。所以经验并不是不必要的,实在是很重要的。但是经验没有理论去指导,往往要走迂远的路,或者走入不正当的路。走迂远的路是空耗时间和精神;走入不正当的路要生产不好的结果。理论决不能代替经验;然而理论却可以做经验的指导。最好要把学的理论和自己的经验化成一起。

  但重经验的人往往缺少伸缩性,往往喜欢呆板划一。有了理论做指导,可以免去这弊病。要知道教育学生的原理没有几多条,实地运用的方法千变万化没有底止。只重经验的人要留心许多的方法,因此成功呆板划一的习惯。一成功呆板划一,于小学教育就顶不相宜。朗读多于默读,写字描红——等教法上的改革比一千九百十一年的政治革命,剪辫子还要难得多呢。若是有了理论的指导,早就可以绝迹的了。小学教员该注重理论,还是注重经验?这一问题读者可以自己解答,我也不用注入的方式来侵犯读者自由思考的机会。

  (选自《俞子夷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随看随想

  与蔡元培、张伯苓、晏阳初们一样,俞子夷先生(1886-1970)也是“民国教育家”。他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主要是小学教育。文章原载1922年10月《新教育》第5卷第4期。

  理论和经验,孰轻孰重?就小学教师的工作,作者试图做些论析和回答。其实,凡事,我们在躬身践行时,都需要求诸一己之外(前人的思想遗产,还是他山之石?),这不限于教育工作,也不限于某一时代。(任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征 稿     下一篇:项恩炜:成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