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平凡的力量 ——电影《我的教师生涯》里的教育启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叙事平淡,一如片名——《我的教师生涯》,故事琐碎,如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然而,静静流淌的时光变幻之中,不变的是一位乡村教师40年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理念的坚守。影片的最后,当我看到发花白、背微驼的陈玉老师,在自家小院为陪伴了他一生、也等待了他一生的女人拉起手风琴的时候,自己已泪流满面。

  教师是渺小的,在那些特殊的年代(“大跃进”、“文革”)尤其如此。生活的清苦、环境的灰暗,这似乎还在其次;更艰难的是,面对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落后教育观,以及无所不在的野蛮权力场,陈玉感觉到自己如草芥般微不足道,这种无力感伴随着他的整个教育生涯。严厉的体罚,只顾及眼前的教学、无视学生特长发展的粗暴管理,副科理所当然地让位于主科的“主流意识”与“集体选择”等,有时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那个年代里,对教师生存空间的严重挤压,对教师生命尊严的肆意践踏,更让以知识为生、以思想为命的教师感受到压抑。

  时至今日,作为个体的教师,力量仍然有限。然而电影中,从陈玉的教师生涯来看,我们从不缺乏思想高贵的教师,从不缺乏心有大爱的教师,从不缺乏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

  他可能在最贫困的深山村小教书,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他可能一人兼任学校的校长、教员、炊事员、保姆等所有角色,因为学校只有他一个教师;他可能每个月只有微不足道的薪水,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然而,在他文弱的身躯里始终涌动着高贵的思想。看到学生受到严厉体罚,他会感到不安,会不由自主地想阻止这样的行为,尽管收效甚微;发现学生学习单调,他会想方设法,甚至不惜与校长据理力争,用音乐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特长;感知到学生因对生理知识的无知而出现心理问题,他会不顾世俗压力,给学生传授生理卫生知识,尽管因此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不会没有感觉到其他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拼命挤占副科时间的“普遍压力”,但他依然选择坚持上好所谓的“副科”,并且勇敢地面对不解和质疑——“我按教学大纲上课有错吗?”

  心中存大爱的教师,即便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小里,也会为学生的长远未来而考虑,而不是仅仅为乡亲们“写写对联、状子,算算账”;他不让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异化为学习和考试,而会为学生争取更自由的教育发展空间,包括坚持上好音乐课、美术课;他会坚持“不能可惜了孩子”的朴素想法,对那些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他会让那些贫困、离家远的学生住在自己家,与家人“同吃同住”;他会“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送有潜力的孩子去参加“声乐培训”,在家长无力承担培训费用的情况下,他会自己掏腰包。“可不能对不起孩子”是他的一贯原则,尽管会因爱学生而胜过,或者错过爱家人,甚至愧对家人。

  乡村教师的人生是平凡的,平凡得有时会让人感到时光停滞。然而,总有平凡之中不失良知,平凡之中超越自我,平凡之中坚守理念的“陈玉们”在坚守。他或她或许平常如邻家大哥大嫂,平淡如无色无味的白开水,但在他或她静静流淌的生命小溪里,会有稳如磐石的做人良知,会有期待远方的激情涟漪。正是有了“陈玉们”无悔一生的平凡坚守,才照亮了乡村孩子的前行之路,也才撑起了乡村教育的脊梁。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第三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