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 上海:三级联动盘活优质资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伴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发达区域如何进一步发挥优质资源优势,公平配置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8月27日,上海市教委举办新闻通气会,宣布将建立市、区(县)、校联动机制,着力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根据规划,上海市将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项目,通过制度创新,盘活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每一所学校朝着优质方向发展。

  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方面,上海市将优质学校与自主发展能力较弱的学校,或大型居住社区公建配套新建学校等结成办学联合体,通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形式,形成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集成创新的办学新格局,整体提升区域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其实,上海市教委去年公布了“三步走”计划。从2014学年开始,徐汇、杨浦、闸北、金山等4区先行先试探路,一批学区、集团正式运行。例如,徐汇区华理学区成立了学区化办学工作委员会,以文化归属为纽带,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学、中学与小学紧密衔接,探索学区内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学区特色的课程群。2015学年起,上海市17个区县全面试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目前,各区县正在制定区域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到今年年底,上海市17个区县将有学区和集团83个,覆盖531所学校42.5万余名学生;到2017年,全市学区和集团数预计为118个,覆盖717所学校58.5万余名学生。

  关于“新优质学校”,上海市教委2011年启动该项目,在总结普通公办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后,如今已有43所“家门口的学校”通过项目实践,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比如,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面对办学低谷期,在上海市新优质专家团队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办学理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融会贯通,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快速发展。

  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总结梳理普通公办学校转型发展、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市教委将通过组织更多的新优质项目学校集群发展与行动研究,凝练“新优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实践案例,打造上海“新优质教育”品牌。

  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需要专业支持,为此,上海市成立了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承担新优质学校发展项目的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等功能,目前已汇聚近100所学校参与协同创新的行动研究。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需要市区联动、协力推进,上海市各区县积极制定区域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比如,普陀区制定了《关于开展普陀区“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实施意见》,根据学校基础创设“引领学校、实验学校、创建学校”三个层级,明确相应的职责与目标进行层级式推进,构建多层次“学习—研究—实践”共同体,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80%以上的学校。

  上海市教委认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要因地因校制宜,基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学校集群创新办学方式,促进每一所学校优质而有特色的发展;要推进互动共享,建设具有学区、集团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开发、共享、配送机制,搭建新优质项目学校实证研究、经验交流、展示辐射的平台;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保障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配套制度,形成家长、社区参与学区、集团办学的治理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新优质教育理念的学校发展机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学区和集团“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培育一支具有新优质教育理念、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经过3-5年努力,做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大文章,打造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让老百姓共享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上海市教委负责人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