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共同特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家不仅仅是称号,也不仅仅是荣誉,更是鲜活的人格品质与突出的社会贡献等诸要素的集合。

  教育家具备的众多素质与特质中,有3点尤为重要:对教育抱有崇高的理想;对教育要有爱与关怀;对教育有执着的追求。

  教育理想与专业知识

  每一位教育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教育图景,他们为了将现实改造成美好图景而付出所有心血。孔子的理想是教化天下。张载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事之太平”。蔡元培的理想是建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教育理想是原初的内在动机,是推动教育者走向教育家的不竭动力,是内心的一种持久呼唤,召唤着教育者不断前行。

  教育家的理想不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理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美好愿望。他们对美好教育愿望的理解与认识,不是单纯基于头脑的想象,而是基于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的视角合理定位现实,推断未来。他们能客观地认识两者的位置关系,找到现实与理想的切入点,从而努力使教育从实然走向应然。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也就是说,教育家首先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必须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背景。

  爱与关怀

  一个只有教育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者,可能会讲好一节课,可能将一个教育机构或组织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教育者是否能够带好一个班级、创造性地发展教育。而一个教育家必然怀有对教育的无限热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积极主动地改变教育、创新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

  教育不可缺少爱与关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包含信任、尊重、鞭策、激情,是一种触及心灵的教育情感。关爱每一个学生,在对学生爱护、引导和鼓励的过程中,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享受终身发展的喜悦和激情。

  由此,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他在《新闻报》发表了《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倡导全民族、全社会关爱儿童。不论贫富,不论智慧,一律享受平等教育,达到身心全面的发展……全国的父母导师以及全国人民要保护儿童、救济儿童、感化儿童……博大的爱与关怀在他的宏愿中尽显无疑。

  教育家一定是有着博大胸怀的大爱之士。教育家有爱,并且将爱传播。通过对人与事的爱与关怀,将个人的爱传递给师生,传递给身边的人,影响他们,使他们关注教育,关注教育中的人,这就是教育家的形象和影响力。

  教育的执着追求

  教育家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就是以教育理想为目标,坚定不移地为之努力的思想与行为。教育活动既是点滴生动的小行为,又是持续长久的大事。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理想目标只有通过不懈的追求才能实现。坚定的意志品质是实现教育远大理想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正是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与执着,教育家才能取得较大的成绩,作出较大的贡献。

  陶行知正是这样的人。他身为留洋学生,曾任大学教授却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到农村去办学。1926年,陶行知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并发表演说,阐明了18条教育信条。他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深信教育应该将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来。这些行为与信条向我们证明了陶行知一生不变的教育追求,为后人所敬仰。

  因此,教育家不仅仅是称号,也不仅仅是荣誉,更是鲜活的人格品质与突出的社会贡献等诸要素的集合。我们相信,每一个普通的教育者都有教育家的潜质,只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前行,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教育家。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