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9 如果没有音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果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尼采说这话时,想必正沉醉于瓦格纳的交响曲里思考深邃的哲学命题。

  奇怪的是,音乐给不了人锦衣玉食,也无法让你延年益寿,但在音乐的世界里,不论王侯将相,还是乡野村夫,都无一例外会臣服于它的魔力。

  孔子周游列国,偶然亲临齐国的宗庙祭祀大典,耳闻目睹了韶乐的演奏盛况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竟至于“三月不知肉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长期沦为宫廷伶优、受人摆布,可当他坐在那架破旧的古钢琴旁边的时候,他说,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听完了《二泉映月》,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甚至含着泪说道:“这支曲子要跪下来听”……

  音乐的魅力是永恒。痴迷与虔诚,梦想与希望,在音乐响起的一刹那,一个新的世界便同时开启——那迷人的旋律里,有茫茫的星辰与大海,如若不是《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经典配乐,在无声的太空中,电影《2001太空漫游》又怎么会有如此波澜壮阔的表现力?那苍凉的曲调中,有难舍难分的知己与爱人,要不,《高山流水》里的摔琴之叹,《梁祝》里的悲戚姻缘,何以到今天还广为流传?

  为音乐倾倒,更是为音乐里的故事与音乐里的人喝彩。读魏晋古诗、《世说新语》,谁不为名士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优雅而绝倒?当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的他走上刑场时,不惧不忧,“索琴弹之,奏《广陵》”,一曲作罢,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那份从容的悲壮,倜傥的风姿,令人扼腕,却又向往;小说《笑傲江湖》里,刘正风与曲洋大难当前,还执意合奏一曲《笑傲江湖》,弄弦抚箫间,二人相视而笑,慷慨赴死。刘正风说,“世上已有过了这一曲,你我已奏过了这一曲,人生于世,夫复何恨?”缥缈的乐声里,激荡的是不屈的灵魂与穿越古今的生死情意。

  为音乐着迷,亦是为其中的意境而痴念。当你读着“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的句子,你是否会痴痴地念想,一个青衣少女,在明月相照的二十四桥边独自抚箫而奏,装饰着这美好的夜?大洋彼岸,相传以暴戾而著称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人生某个瞬间遇到了一个绿袖子姑娘,倾心不已,可惜终其一生寻寻觅觅,也没有结果。他只能让宫廷里所有的人都穿着绿衣裳,唱他所创作的《绿袖子》,来缅怀自己理想中的爱情。想必,那首关于爱情的歌,也会让他冷酷的生涯里多一丝温情与唯美吧。

  音乐里,还有我们对既往的怀想,那些泛黄的日子,在舒缓的旋律中悄然回映。就像河南教师谢晓玲听着《童年》,心中早有万千感慨:“那首歌就像陈年窖酿,在即将逝去的秋季里又再一次悄悄地开启,歌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绿油油的稻田,枯燥的课堂都会萌动我的思绪,当我再次回首时,才发现童年留给我这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太多难忘的回忆……”

  音乐里,还有我们对青春的宣言。就像辽宁教师杨晔几曾沉浸在Beyond的摇滚世界里,点燃了前行的勇气与激情。他说,“Beyond用音乐的形式诠释着对理想的执着,用歌唱证明着对信念的坚持。虽然也曾流淌出迷茫忧伤,可最终唱响的是豪放与向往”。人生在世,一定要追寻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甚至在某个场合里,音乐构成了一切——那是一个文字与语言所无法替代的多维时空。声之所至,万象空明。所以,“如果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哲学家的这句话,倒真是有几分哲理的。(黄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