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师德培训的“12345”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多年来,吉林省通化县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首位,尝试运用“12345”模式开展师德培训,使县域内教师齐受益、共发展。

  突出一个核心。通过职后培训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进修学校的重点工作。通化县在认真调研教师培训需求、科学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突出师德的核心地位。无论是县级培训,还是校本研修,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课程的开发、培训过程的管理以及培训后的跟进,师德核心不能弱化。

  强化两种机制。通化县制定了“学规范、铸师魂,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研究出台了《通化县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实施意见》《通化县教育系统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重大师德问题评优选先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在教师培训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及时挖掘师德典型,多渠道培育典型、树立典型,用身边的典范感染熏陶身边的人,实施典型带动机制。通过教育系统“感恩集体、感恩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讲奉献、比技能、会合作、懂感恩的师德文化建设热潮。通过网络媒体、师德报告、宣传专栏等载体,进一步扩大师德标兵的影响力,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汇聚三股力量。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韩长春认为,加强师德建设与管理,必须汇聚教育督导室、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三股力量,这三股力量围成一个三角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师德培训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教育局统领师德建设总体工作,提出开展活动的目标、要求,以及师德建设总体思路,主要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总体规划,制订具体培训方案,研究工作方式方法,主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教育督导室负责对教育局总体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主要解决“干得怎么样”的问题。汇聚三股力量,形成“上下贯通、全面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才能有力推进师德建设。

  开展四项活动。围绕《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师德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中的具体要求,通化县开展立师德、铸师魂、增师智和强师能四项培训活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灵魂,立师德、铸师魂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让广大教师学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典型事迹、“寻找身边的师德榜样”、观看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最美教师笑脸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读书活动强师智,2012年起开展“教师读一本好书”活动,通过向教师推荐图书,让教师感受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大师的教育精髓,聆听李镇西、窦桂梅、于永正等时代教育的最强音,领悟《论语》、《诗经》等中华经典的魅力。通过读书演讲、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活动,引燃教师的读书热情。教育局还集中出版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教育如水》等4本教师读书文集。同时,通过“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同课异构”“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科研伴我行”“班主任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教师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教学中提炼师艺、强化师能。

  实现五个提升。由于机制健全、按需施训、方式灵活,通化县师德培训完美实现“五个提升”,即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素养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的意识不断提升,“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社会形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