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其实也是考心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闻回放

    据《羊城晚报》报道,近年“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学生,在考研时不再局限于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普通院校也逐渐成为他们的选择。“逆向考研”的出现也在网上引发一些讨论。不少人认为,名校生到比本科“层次”稍低的院校读研,也许是出于不想被淘汰的心理,但总显得不太上进。

    主持人语

    “逆向考研”激起不少争论,如何客观认识这一现象,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三名硕士研究生从不同视角切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意在对“逆向考研”进行正确认知、正向引导,克服盲目心理,走好求学路。

    为什么“逆向考研”在这么多人看来是反常,甚至是错误的选择?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正向考研”说起。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正向考研”的心态可以归为三种:第一种比较现实,许多同学高考没有达到自身预期,或不满足于本科院校的层次,想要通过考研进入心仪的院校就读,以期获得名校学历为自己将来找工作打好基础。第二种比较理想,这些考生享受学习,渴望通过更高层次的教育提升自己。第三种比较不靠谱,也不在少数,那就是采取随大流的心态,他们一般扮演着“陪跑员”的角色。这三种原因无论哪一种,都可以归于“正向考研”,他们的目标都是往更高水平的高校进发。哪怕是第三类的“陪跑员”,他们往往也会在志愿院校那一栏填上一个不错的学校。这也很好理解,即便是好高骛远,那自己的目标也要比别人高、比别人远。即便如意料之中那样落榜,也很容易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向考研”的第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是错的吗?很明显不是。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接收着人往高处走、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信号。但是,金字塔的塔尖就那么点大,很多学生未必能在塔尖找到一席之地。这个时候,一种正确的心态是牺牲高度追求宽度,学校可能会分层次,但专业不分高低。任何领域都有精彩的一页,丢掉名校的念头,在专业选择上多做功课,即便高度稍稍下降,但路走宽了,也走舒坦了。所以,考研的第一步就是先衡量自己的上下限,再结合院校、专业以及自身其他条件作出理性的选择与规划,而不是盲目地冲向塔尖,用无数看不进去的书本压垮自己。

    从作出考研的决定,到准备考研,再到考研结束,时间跨度或许会超过一年,笔者身边甚至有大一一入学就向学长请教考研经验的同学。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什么样的规划去面对考研,这是考研的第一题。很多人做错了这一题,因此会有所谓的“正向”与“逆向”考研之分。只要经过理性规划,充足准备,保持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考研,即便考入层次不如本科的高校,甚至没有上岸,也可以真正说出那句“我努力过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