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改升级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

    作为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山东协和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旨在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四位一体”“双创”育人模式,探索并形成了“双创”教育改革升级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崭新路径。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学生是学校存在的理由,培养学生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原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紧跟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战略位置,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山东协和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2012年,学校全面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列入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学校教代会通过了《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总引擎,确立了“‘双创’教育升级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2017年,学校出台《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四维升级”工程的决定》,进一步推进“双创”教育改革升级,构建并实施了“四位一体”“双创”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敢闯会创的应用型人才。

    以此为基础,学校从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与改革措施、组织领导与实施要求等方面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校内相关部门和学院的职责分工,完善了“双创”教育的校内协同机制,从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配套体系建构等方面入手,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

    注重系统设计,推进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维升级”

    大学生是极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然而,在高校当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存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融合不深,“双创”教育覆盖面不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动力不足,应用实践能力不强等诸多现实问题。对此,山东协和学院坚持以“双创”教育综合改革为引领,对课程、项目、竞赛、孵化等进行系统谋划、整体设计,推进“双创”教育的“四维升级”。

    推进课程升级,实施课程“双创”。学校出台《“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明确“双创”教育由传统的“双创”课程拓展至课程“双创”,“双创”教育贯穿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指南》《“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大纲》《“五育融合”课程“双创”课堂教学设计》等系列文件指导下,千余名教师深入挖掘充实课程中蕴含的“双创”教育元素,搭建起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以及体育、美育和劳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平台,实现“双创”元素对所有课程的全覆盖,推动“双创”课程到课程“双创”升级。

    推进项目升级,实施项目“双创”。学校对企业发展实题、项目式教学难题、教师科研课题及学生自主设计选题等进行优化整合,遴选上万个大创项目和上万个“互联网+”竞赛项目,建立覆盖全部专业的项目资源库。充分鼓励学生依据兴趣特长和专业发展,自主选择项目、组建团队、合作探究,成立各类创新创业社团47个,成功架起项目、导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鼓励能者“揭榜”、智者“挂帅”,激发学生“双创”热情,激发项目创新活力。

    推进竞赛升级,实施竞赛“双创”。学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对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构建覆盖所有专业、面向全体学生的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五层级竞赛体系。竞赛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坚实载体,实现了“教学、竞赛、创业”双向融入。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依据学生兴趣特长,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组队,举办班级特训营2810个,二级学院特训营430个,学校特训营140期,有效落实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总体要求,形成了全员参与、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3金1银6铜的优秀成绩。

    推进孵化升级,实施孵化“双创”。学校探索实施三学期制,遴选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以实际任务为驱动的岗位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发掘创业项目。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国家、省级众创空间开展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与孵化、科技创新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项目,研发“协和智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线上模拟创业全过程,开发创业潜质。校内孵化基地设立模拟孵化区,每年遴选120个项目开展线下模拟创业训练,导师全程指导。利用校内12680平方米专用场地,与12家国家孵化器合作,设置专项经费年均1688万元,引入风投基金4700万元,以“创业导师+孵化平台+风险投资”方式开展精准帮扶。

    完善考核标准,提升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

    山东协和学院始终秉承“全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为使命,注重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学校按照具备教书育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指导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创业指导能力的“五能教师”要求对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通过小组游戏、共创、团队建设、可视化创作、“双创”课程示范等互动方式启发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引领教师探索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通过具体课程大纲案例对比剖析,增进对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度融合途径的感知;指导教师尝试开发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为进一步开发和建设优质的“双创”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争做“五能教师”强化了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帮助教师群体建立了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视角,拓展了对创新创业教学和研究的思路,找到了专创融合的新途径,形成了一支专兼并重的“教练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真正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促使创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处不需。

    “五能教师”活动深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氛围养成,教师人人有项目、学生人人进项目、万名导师指导帮扶万名学生的“教、学、做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为广大学生搭建起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成长通道,帮助学生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培育创业精神,实现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三成合一。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育学生个性,实现了“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山东协和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以“双创”教育为突破口和总引擎,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双创”四向同趋,充分发挥了“课程筑基、项目培育、竞赛牵动、孵化提升”的育人合力,凸显了“双创”教育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创新了应用型高校“双创”育人新模式。山东协和学院“双创”教育体现了从小众到大众、从分离到融合、从封闭到开放的提升,促进了“双创”教育改革升级,形成了“双创”教育全面覆盖的新形态。

    在学校“双创”教育沃土上,学生“双创”能力指数综合测评成绩逐年提高,近5年授权专利209件,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980项,其中2021年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6项,省级奖92项,国家金奖及奖牌数居山东省应用型高校首位、全国应用型高校前列,2022年获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银、铜奖共154项,奖牌数居山东省高校首位。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73%;学生自主创业开办公司423家,创造就业岗位4923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高素质、有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获批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国家众创空间等,2021年被列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李风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