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云岭办好职教 砥砺七秩再谱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十年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师人数增加,结构优化,学历、学位层次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学校现有教职工1055人,专任教师924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97人、副高职称教师29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69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66%。学校深化校企融合,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技能导师。学校教师获得国家人才称号5人、省级人才称号10人,4个国家级别和8个省级教学团队;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一个,云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4个,云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两个。

    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昆明冶专持续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聚焦学校传统优势学科、面向新产业新技术,加快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育(引进),创新科研体制机制,积极搭建科研平台,优化科研环境。学校承担高水平、高层次科研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研社会认可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科研工作呈现上水平、上台阶良好趋势。

    十年间,获国家科研项目立项3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两项;建成云南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一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3个;立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9支、实施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人才项目6项、聘任专职科研教师9人。同时,“稀土掺杂PZT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等21个项目获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立项资助;“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等16个项目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立足优势特色,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昆明冶专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转型和发挥作用,开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培养行业和基层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成效明显,开创了良好局面。

    学校选派优秀党员同志深入基层、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突出抓好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开展“志智”双扶,调整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2021年,学校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学校与省内多家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建成一批深度合作、稳定运行的特种行业安全生产作业人员、建设领域建筑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培基地,建成普通话测试站和16个“X”证书省级培训站。累计完成各类培训86330人次,其中职业资格培训鉴定19271人次,安全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57655人次,内审员取证培训1011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取证培训586人次。实施“3+2”贯通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深化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昆明冶专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立足云南省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特色,打造国际化办学高职样本并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冶专力量。

    学校“引进来”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与国外优质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建设国家教育部门SGAVE项目、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中德(云南)职业培训学院、“一带一路”国家院校与企业国际汉语师资培训基地4个;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近3年招收来自南亚东南亚15个国家来华留学生200余人。

    学校推进“肯尼亚建筑工程学院”“柬埔寨电商谷基地”“昆明冶专-江苏德龙印尼学院”“刚果(金)中文工坊”“泰国经世学堂教学基地”等5个境外办学项目建设,推出国际共享共用职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包等40余项;开展中老铁路“双骨干”老挝语培训、“中文+有色冶金技术”印尼员工技能培训、老挝“亚钾-中农国际”岗前培训等,培训量达10万人日。

    发挥“双高”示范,全力舞好职教改革龙头

    2019年,昆明冶专被国家教育部门认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首批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紧紧围绕云南省“三个定位”,在以有色冶金技术和测绘工程技术两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重点,以建筑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两个专业群为支撑,环境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外语3个专业群协同发展,形成“龙头引领、核心支撑、多维协同”的“2+2+2+3”高水平专业群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校企发展共同体,实现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把学校建成立足“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云南“两型三化”战略落实、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西南重镇和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云南职业教育强省建设。

    全面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电子商务”“无人机应用技术”两个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引领“三教”改革,形成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的新格局;持续推进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示范建设工作,筹建绿色建筑、数智商科等职教联盟(集团);与云南观媛、中联集团等企业共建5个产业学院;与罗克韦尔、南方测绘等共建6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心);2021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验收,申报立项3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改革项目专业;积极推进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主持开展3个专业大类8个专业国家标准建设,组织制定了测绘地理信息类、矿业类、冶金类国家高等(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标准建设。在“双高计划”引领下,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进一步凸显,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接续奋斗 再谱新篇

    70年来,昆明冶专在党中央的领航定向中不断前行,在学校铿锵步履的背后,是来自各级党和政府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关爱;70年来,包括全国劳动模范万淮、全国优秀教师周洵远、全国冶金系统教育先进工作者朱嘉安等老教授在内的一批优秀教师以及金属矿开采技术、冶金技术专业等国家级别教学团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奠基人和中坚力量;70年来,昆明冶专秉持“创新、创效、创业、创造”的校训,扎根云岭大地,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及云南省发展战略,为社会培养了14万余名扎根在省内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赢得了“冶金矿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等社会赞誉。

    经过70年积淀,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今天,有1000余名教职工、24000余名学生在昆明冶专工作、学习。学校以深厚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祖国西南边陲,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70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更是全体冶专人满怀豪情、再创辉煌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冶专人满怀信心、斗志昂扬。不负使命的昆明冶专,将继续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深化办学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办学内涵特色发展,统筹推进学校“提质、扩容、进位、升级”,开启职业本科大学建设新征程,为推动云南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强省和技能型社会、服务云南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赵亚芳 赵远娥 赵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