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敏:要比城里学校做得更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校只有一个厕所;教学楼的墙壁上全是裂缝;没有一间专业教室;食堂小到学生只能站着吃饭,还要经常被考试、开会占用……”回想起6年前初到江苏省昆山市新镇小学任校长时的艰苦,朱小敏记忆犹新。

  在这样一所乡村学校,能收获什么?朱小敏“颇感失望”。

  但一件小事改变了朱小敏的想法。调任不久,朱小敏要录制一段讲话,但校园里连主席台都没有。怎么办?学校的几名教师搬来20多张课桌,借来一些木板、地毯,愣是搭建了一个简陋的“主席台”。看到满头大汗的教师们,朱小敏被深深地感动了。那一刻,她决定留下来。

  6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到了校长可以调任的时间,朱小敏却给教育局打报告,恳求留在新镇小学,因为在这里,她的事业才刚开始。

  让教师“动”起来

  当了校长,朱小敏首先面对的是管理的难题。

  “学校的教师虽然敬业,但普遍缺乏激情和追求,总觉得上完课就完成任务了。”如何让教师“活”起来、“动”起来,成为朱小敏的头等大事。

  朱小敏先从自身做起,每天7点之前就来到学校,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进校的教师与学生;下班后,朱小敏也会留下来工作,校长室的灯总是在校园最后熄灭。在朱小敏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到校的时间提早了,因为他们发现,有不少家长因为上班原因,会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早一点到校可以更好地照顾学生;下班后,原本立刻空空如也的校园,也渐渐有了“生气”,许多教师会自觉留下来,共同备课、共同教研。

  原来轻松的工作变得忙碌起来,但大部分教师都心甘情愿,甚至乐在其中。除了朱小敏的榜样作用,还有她的一些“妙招”。

  “我最大的妙招就是‘搞定老教师’。”朱小敏笑着说,“榜样的力量会像杠杆一样,撬动全校教师。”

  教师崔瑛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她丝毫没有“混日子”的想法,直至退休前一天还在教室上课。说起自己的工作状态,崔瑛将其归功于朱小敏的一句“忠告”——“没有工作状态,就会变成大爷大妈”。

  除了让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朱小敏还积极引进人才,更新学校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周燕是一名特级教师,原来在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所学校工作。一次,朱小敏看到周燕上课,一下就被她“倾倒”了。那是一次前滚翻练习,周燕并没有让学生僵硬地练习动作,而是与学生玩起了游戏——她让学生将自己的头部想象成钟表的表盘,她随机报出数字,学生将头转到相应的位置,6点是低头、12点是抬头,在游戏中活动了颈部。之后,周燕向学生讲解立定跳远的诀窍,也是用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她让学生模仿高人、矮人、超人,高人是踮脚尖和拉伸肢体,矮人是下蹲,超人是腾空而起向前纵跃。

  看着学生一边游戏一边练习,朱小敏彻底服了,她“三顾茅庐”,希望周燕可以来新镇小学工作。周燕被朱小敏的执着打动,同意调到新镇小学。在新的学校,周燕的工作不仅是体育教学,还包括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编写校本教材等。在周燕和其他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得蒸蒸日上,成为校园里一道闪亮的风景。

  以点带面,推动教师团队建设,朱小敏的改革很快见到了成效——在昆山市小学综合测评中,原来一直是良等级的新镇小学,连续几年获得优等级。

  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在2011年新镇中层干部会上,朱小敏汇报了学校的改革历程和目前的困难,她动情地说,“立志将一所半老的乡村学校带成优秀学校”。新镇党委书记当场表态“重建学校”。

  一年之后,学校重建工程竣工——报告厅拥有标准舞台、LED大屏、专业演出灯光;全市最大的三栋教学楼矗立在校园;搭建了多间专业教室……

  “学校重建是政府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我们要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下去。”朱小敏说。

  从教书匠变成教育

  新镇小学的教师不一样,但仅仅是“活”起来就够了吗?

  朱小敏又动起了新的脑筋,给教师带来了“课题意识”。在她看来,做课题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还可以锻炼教师的全方位素养,让教师收获成就感。

  “用课题做抓手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综合学校情况和教师特点,朱小敏将“德育”选为课题入手点,希望教师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课题报告。

  但是朱小敏的“课题意识”一开始并不受到认可,许多教师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是负担,负面情绪很严重。于是,朱小敏决定转变思路,让教师从具体的工作入手,比如设计晨会、班会、课间活动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师们把自己的目标计划、实施过程、反思感悟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有了“课题意识”的第一步。渐渐地,大家发现做课题并非想象得那样难以上手,开始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协作之下,学校的“小学主题大单元德育课程的校本开发”课题获得省级课题特等奖。现在,全校教师人人能做课题、人人愿做课题。用教科研主任李建的话说,“因为深入课题研究,教师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改变。原来忙于教书考试,现在从研究中找到了乐趣,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从教书匠转为教育者的过程”。

  除了课题研究,朱小敏还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校本教材。德育主任顾林回忆起第一次试编教材时说:“太困难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为此,朱小敏请来市学科带头人、出版社负责人,手把手地指导教师如何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构建框架、编排文字。现在,新镇小学有几十种校本课程的教材都是学

  校教师自己编写的。

  不仅带领本校教师成长,朱小敏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已经开展了两期,每期15个成员左右,有的成员成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的成员担任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我们努力以‘德育’为支点,撬动整个昆山市的教育发展。”朱小敏如此描绘自己心中的蓝图。

  补上“另外两条边”

  对于一所乡村小学来说,成绩是最大的金字招牌。

  但朱小敏有另外的想法,仅有学习成绩还不够。“由三条边组成的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学习成绩是其中一条边,我还要给学生补上另外两条边”。朱小敏口中的“另外两条边”是行为和才艺。

  几个学生围着一个烤箱正在做曲奇饼干,然后举行义卖,收入捐献给社区的贫困家庭……这样的活动不仅发生在城市学校,也在新镇小学成为常态。

  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朱小敏有针对性地架构了“快乐”“礼仪”“爱心”“感恩”“责任”“自理”六大好习惯养成主题,逐步建构起“国粹精品传承”“地方艺术特色”“科学发明创造”“学科领域拓展”等6大类40多门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这么多,谁来教?朱小敏最得意的就是“校外专家助推课程”的举措。

  “想更多、更好地开齐各类课程,仅依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我们会去校外找合适的人选,借助社会的力量助推学校发展。”朱小敏不断引进人才,江苏省舞蹈协会副会长王爱国开设舞蹈课程、国家一级话剧演员田明照开设话剧课程、冰心奖获得者盛永明开设儿童文学课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张敏开设楹联课程……众多业界专家的名字出现在一所乡村小学的课程表里。

  为了聘请校外教师,朱小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的教师形容她“像着了魔一样”,见到有才艺的人就要问一问“能不能来学校上课”。一次,学校附近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来推销“预防近视笔”,朱小敏觉得很有趣,就请他来给学生上发明课。还有一次,教师陈凤珍的一笔好字吸引了朱小敏的注意,她请陈凤珍给学生开设书法课,陈凤珍推荐了自己的朋友,没想到朱小敏当场把电话拨过去,商讨开设书法课程的事情。

  学校的校外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仅学生的成长有目共睹,教师同样受益匪浅。

  原本对书法一窍不通的语文教师钱雪娟开始练字,不久后竟获得昆山市毛笔大赛二等奖;体育教师陈红爱上了吹笛子,申请去做助教,与学生一起学习……

  “我们希望开设更多的课程,让更多的师生受益。”朱小敏说。

  6年了,从不想来到不想走,这位野心勃勃的乡村学校校长并不满足,她说:“我的事业就是打造一所新乡村学校,城里学校有的我们都要有,还要比城里学校做得更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