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华:这份报纸,能让读者变成作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局长 方 华

  以往大多读者只能做一个静悄悄的读者,觉得报纸离自己很远,但通过阅读《中国教师报》,许多教育工作者获得了成长,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完备。

  “《中国教师报》有一种影响力,她可以让读者逐渐转变成为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如此评价《中国教师报》的作用。“以往大多读者只能做一个静悄悄的读者,觉得报纸离自己很远,但通过阅读《中国教师报》,许多教育工作者获得了成长,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完备,也逐渐尝试通过写文章来阐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方华本人就是“从读者转变成作者”的典型代表。

  早已成为中国教师报“老作者”的方华正在本报《区域教育周刊》开设专栏,向读者详细介绍自己眼中的教育,以及如何解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而就在前不久,看到本报头版《多想想怎么帮“下乡”的新教师》一文后,方华的内心颇多感慨,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怎样帮助乡村教师,如何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教师报》新闻版后,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俗话说,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方华能够“从读者转变成作者”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实现的。其实在很早以前,他就开始关注《中国教师报》。2003年,《中国教师报》创刊没多久便进入了方华的视线;而在2006年担任弋阳二中校长时,方华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于是《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每每都成为他学习的对象;升任局长后,《中国教师报》更是成为他每周必看的教育类报刊。“我可以从报纸中得到许多启发。”方华说。

  《中国教师报》为何能吸引这么多教育工作者来阅读?在方华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份报纸有不同定位的周刊,全方位覆盖整个基础教育中的不同层次:有局长的管理层次,有校长的办学层次,有普通教师甚至家长的层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哪些版面。

  “不仅是读报、用报,通过参加中国教师报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也获得了成长。”方华解释说,每次参加中国教师报主办的活动,能听到其他地方优秀局长、校长、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他们会借鉴优秀的经验与做法。当然,包括方华在内的弋阳教育工作者,也会在活动中将本县的一些做法与广大的局长、校长、教师进行分享,这对弋阳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弋阳县每年会在教师中开展读《中国教师报》征文活动,弋阳县的“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要求协会里的教师将《中国教师报》作为必读报刊,鼓励教师勤写作、多投稿。仅在2015年,弋阳县教师就有近200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教师报》及其他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正是通过运用《中国教师报》等刊物,该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谈及对《中国教师报》的期望,方华若有所思:“是不是以后可以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连续不断的讨论呢?”他说,许多教育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和思考太少。他举例说,“比如教育评价单一性问题,到底单一性在何处?这些话题原来都提到,但是还缺乏深入的探讨、缜密的思考。”他同时建议,可以考虑发动集体的智慧,让一些热衷于这种类型话题的读者帮助我们搜集相关问题,让一些关于教育话题的争论持续呈现,从而使相应的探讨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