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笔就有说的欲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一次,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只是实习教师的我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暖,那是被信任、被依赖所焕发的。尽管,我们的年纪相差不大,他们却恭恭敬敬地叫我一声“老师”。所以,感慨的我用一首诗来抒发情怀。

  “五月/我来到你们中间/聆听一个无声的世界/流动的眼波/闪烁着智慧/纯真的笑容/诉说着真诚/我感受到了/一缕/五月的芬芳……”

  多年以后,这份最初的感动始终铭记在心,正是因为有这首诗始终留在我的博客里,记录下那时的心动。

  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后,我会情不自禁地记录下这一天工作的思考:特别的事情,感动与困惑,有时甚至是气愤。每到期末的时候,我会根据记录写下长长的点评和期许,学生惊讶于我的细心和对点滴小事的记忆,与我更加亲如一家。有了爱,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话,不视你如亲人呢?

  后来,学生也发现了我的小秘密,偶尔我会把记录的手册“忘”在教室里,他们会悄悄地翻看,看我对他们行为的反馈。有的孩子甚至在新年贺卡中写道:老师,看到你那么生气,我才知道自己错了。下次,我一定不会这样了。

  记录,在无意中变成了我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不仅如此,学生日记、作文点评也是我们互动的场所,有感而发随手写下的几句话,却对学生有着极大的鼓舞,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尊重。

  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是教师工作的必需品。随时记录下的课后反思、课堂情境再现,或者对一篇好文的摘录,成了我完成随笔、论文的极好素材和最佳的灵感源泉。随时记录,是我工作的一种状态。拿起笔,就会让我有诉说的欲望。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很难收获与其他拥有正常学生的学校一样的硕果,但教育本身却是平等的,特殊教育里,我们一样有着巨大的施展空间。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推广到个训教学的大胆尝试,特殊教育的教学早已不是简单地上好一堂课、管理好一个班。让特殊学生也能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这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动。看着个训学生从开始“咿咿呀呀”式的混乱发音到几近清晰的表达,过程固然让人欣喜,背后却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康复技能。

  除了用笔写,我更多的工作记录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从关于德育的思考,到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键盘声响,指尖流淌出的是工作方案、纪实,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对活动的总结。

  这些文字一行行、一段段,或是厚重,或是轻盈,却都是我生命里附赠的额外的报酬,它们伴我一路轻歌,一路芬芳,或筑起我生命的阶梯,或牵引我奋力向前,带我一步步走近教育梦想。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铁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