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 十万佛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陇西黄土高原,百公里黄河流经的甘肃省永靖县西南,在险要的小积石山中,幽静的大寺沟边,陡峭的崖壁上,伫立着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

    炳灵寺诞生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其最初的名字叫唐述窟,为羌语“鬼窟”之意。后来,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到明代永乐年后称“炳灵寺”,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延续至今。

    起始于遥远的西秦国,先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大大小小不断的开凿、营建、修葺和扩建,如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炳灵寺,正在一次次接受着人们的膜拜。同时,炳灵寺因历史悠久、精湛卓绝的石窟雕像和塑像而名扬天下;石窟,因一千多年钟罄和香烟缭绕的炳灵古寺而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

    千年古寺,十万佛洲。扶着一段一段铁质栏杆,沿着一道一道曲径石廊,或近或远,望着183处肃穆庄严的窟龛,望着窟龛里694幅形态各异的石雕佛像、82幅逼真活现的泥塑佛像和900平米神采飞扬的写真壁画,心中会无限的慨叹。

    最吸引眼球的是第169窟,它在炳灵寺石窟中规模最大、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坐西面东,现存24个佛龛,属西秦洞窟,其间发现的题记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石窟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造像题记。还有第126窟,开凿于北魏,平面方形、低坛基、穹窿顶窟,石窟中有雕像112尊,具有典型的“秀骨清像”风格,是北魏石窟中造像最多的洞窟。创建于北周的第6窟和创建于唐代的第3窟,也各有千秋。

    身处炳灵寺,不由自主地穿越时空隧道,仿佛看到古代艺术家们不辞辛苦攀爬在悬崖峭壁间,一手紧握石块,一手紧握凿子,在一下又一下沉闷的锤击声中,凿刻出风格迥异的石雕佛像。西秦的剽悍雄健,北魏的秀骨俊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丰满夸张,宋代的求变写实……其造型和雕饰,既笼罩着神奇的宗教气氛,又极富生活情趣。雕刻的佛陀庄严肃穆、祥和可亲,菩萨含情脉脉、亭亭玉立,弟子幼稚天真、深沉世故,天王勇猛暴烈、怒目圆视,无不塑造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炳灵寺壁画虽然数量不多,但反映了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人民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和装饰艺术,这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在第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妇女形象极为相似的女供养人,壁画用遒劲的线条表现了云鬟叉髻、帔巾飘带、盛装打扮的妇女形象。隋、唐壁画由于元、明以来密宗画的刷新重制,保存不多。隋代壁画主要是第8窟南北壁供养的菩萨画像,姿态生动,神情各异。元、明壁画较有特色的有第3窟西壁上层元代佛教故事画、南壁元代八臂观音和第168窟南壁明代八臂观音,以及第172窟木阁上的明代木版画涅槃。这些以密宗为内容的壁画,其绘画技法继承了唐宋传统。

    这个夏天,带着金属的阳光和炙热的风声,我们从天水兴冲冲地奔向临夏,怀着无限的向往和深深的迷恋,从清水奔向永靖,奔向历经一千多年时空的炳灵寺。在炳灵寺烧香朝拜,周围远远近近弥漫的是“众佛”虔诚、大度、宽容、至善的气场,传导和弘扬的是千余年神秘的佛教文化。敬拜的,不仅是远古先祖创造的佛教文化,更在于他们留下的精湛艺术风格和精神涵养。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清水县第一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釉色平遥     下一篇:游繁塔访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