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三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母亲从老家来,带着大包小包。我嗔怪她:“带这么多东西乘车多不方便,城里超市那么多,什么东西买不到?”母亲笑着说:“这些都是家乡的特产,城里就算能买到,也没有家里的好。何况‘三刀子’什么的,你买不到。”

    母亲说的“三刀子”是淮北一带农村集市上常见的糕点,逢年过节,人们都会买上几斤作为探亲访友的礼物。许多年前,生活在浙江的舅妈来我家做客,吃到了“三刀子”,直夸是人间美味,临走时带了十几斤,说是要让南方的朋友尝尝鲜。我居住江南也已数年,无论在超市还是在菜场,还真没见过卖“三刀子”的。

    母亲从包里取出一袋“三刀子”,倒进茶几上一个玻璃盘中。红里透亮、一寸见方的“三刀子”,规规矩矩地排列着。我迫不及待地捏起一块放在嘴里,油而不腻,脆酥香嫩,味道一如孩提“偷嘴”时的美妙。

    “三刀子”一般装在封口的塑料袋里,一袋“三刀子”可能会跟着主人游走多个村庄。先去孩子的外婆家,外婆疼外孙,把“三刀子”装进包里让女儿带回家;过几天,再去孩子的姑妈家,姑妈也不收下,“三刀子”又重新回到主人家……

    亲戚走完了,“三刀子”就成了盘中餐。我家的情况是,母亲将“三刀子”分给我和妹妹一人一块,剩下的放进梁头挂着的竹篮,给爷爷奶奶留着。那时,我嘴馋,经常踩着小凳子去偷吃。“偷嘴”的感觉既刺激又美妙,偷个一块两块,母亲难以察觉。有一次,我经不住诱惑,把一袋“三刀子”全吃完了,母亲回来后大发雷霆。我灵机一动,说是家里黄猫偷吃的,母亲抄起一根棍子,向正在睡觉的黄猫打去,黄猫惨叫一声逃窜出屋。我内疚了许久,从此再也没干过“偷嘴”的勾当。

    读书时,曾在一家糕点店看过老板娘做“三刀子”的情景。她将面皮、里脊肉分成相同的小块,用面皮包裹里脊肉,沾上芝麻,擀成长条,再横刀切下一寸见方的生坯,每块坯上划三刀,然后将生坯放入油锅里炸黄,迅速倒入含有饴糖、桂花的糖浆中透浆,捞出晾凉后就是美味的“三刀子”了。

    与老板娘聊天时,意外得知一段有关“三刀子”的美丽传说。东汉末年,曹操大军南下,经过铚城,有一糕点店老板奉上用面料制作的糕点。为了方便将士们下口,主簿杨修用利刃在糕点上划了三个刀痕,从此这糕点便有了“三刀子”的美称。

    在淮北地区,走亲访友送“三刀子”,家家户户收“三刀子”,已经成了一种传统和时尚,寄托着美好的祝福。美味的“三刀子”,不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归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江阴市南华中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山里人家打米果     下一篇:行吟·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