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模具化”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媒体发文写道:在感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们看起来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

    应当承认,上海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们培养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拿过不少大奖,综合素质高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恰恰是这些高素质的学生被秦春华比喻为“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当下教育培养模式的一些反思。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不应过早地将目标锁定在升学上,而是要按照自然法则,想办法让儿童成为个性鲜明、有创造力的人,成为真正的自己。人没有个性就容易变得平庸,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教育要张扬孩子的个性特长,并以其个性的生动发展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但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没有音乐方面的特长,也让自己的孩子去学;看到人家的孩子练书法、学美术,也让自己的孩子去练。人云亦云,攀比跟风,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走入这个误区。学校教育也存在这样的倾向,用相同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要求所有学生。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要求学生各科平衡发展,不能偏科,本该让学生发展个性的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被许多教师上成了单纯的文化课。

    暑假期间,我们聘请某家庭教育专家作报告,他介绍了自己教育两个孩子成才的经历。他的儿子从小喜欢推理、思考,就注重发展孩子这方面的特长,日常生活中直接称呼他为“科学家”。受这一理想鼓舞,儿子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理科成绩一直很优秀,奋斗目标是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的女儿从小喜欢与大人辩论,口才特别好,理想是从政当部长,于是大人就称呼她为“部长”。他的女儿也受到了鼓舞,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较好地发展了这一特长,除文科成绩优秀外,还一直担任班干部,现在正读心理学硕士,在朝着“部长”的目标努力。

    这位家庭教育专家按照儿女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值得我们深思。教育是根雕艺术,按照树根本来的样子进行精雕细刻,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精美艺术品。千万不能将教育看作是批量生产工艺品的工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模式,制造一批与原型一模一样的产品。教育不能模式化运行,否则家庭和学校就成了生产标准件的加工厂,这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