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的诗和远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董一菲,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诗意语文倡导者,首届全国中语会十大领军人物,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著有《董一菲讲语文》《仰望语文的星空》等。

    语文,有许多面孔。诗意,算是其中的非典型面孔之一。但诗意语文不独属于王崧舟,还有董一菲。

    一位引领小学语文,一位引领高中语文,一个在江南,一个在东北边城,两个人遥相呼应,形成了语文界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为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工作近30年的语文教师,董一菲对高中版的诗意语文有着清晰的界定。诗意语文由“诗意”和“语文”构成,董一菲说,既然是“诗意”,就离不开审美、情感、简约、灵动、意境,如诗如画如乐;既然中心词是“语文”,就不可背弃语文的实用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意语文不是把诗歌简单植入,而是渗透、浑融、弥漫,语文课要有诗的意境,让学生成为在诗意之地栖居的人。

    诗意语文其实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不甚清晰也不必清晰的存在,就像“诗”本身,“诗”用暗示和象征传达情感、情绪,营造一种意境,呈现一种美。诗意语文语文的一种独特状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董一菲说。

    这种无法用语言清晰界定的诗意语文,真实地发生在董一菲的课堂,只有真正走进这样的课堂才能领略。“教师的价值就在课堂,教师就应该活在课堂上。我喜欢教室,喜欢语文,喜欢孩子们。”董一菲说。

    在湖南省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吴春来的眼中,董一菲的诗意语文给学生以精神的种子,用语文的诗意美好塑造人生的真善美。

    如今,诗意语文已经走出黑土地,走向全国,也从董一菲一个人的诗意语文成为由更多一线教师参与的诗意语文团队。

    七月的一天,董一菲主编的《同课异构与点评(高中语文经典篇目)》一书首发式在南京举行。一年前,因为编辑这本书,董一菲组建了一个微信群,这支由48人参与的作者队伍,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个精神共同体, 集结的是一群精神尺码高度相同的人。

    聚首南京,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在线下见面。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相约方式,手持“花雨伞”成为他们见面的标识。第一次见面的方式如此充满诗意,注定为这次南京之行埋下了太多伏笔。于是,南京之行结束,微信朋友圈里,诗意语文团队用文字记录下的感动被不断刷屏。

    如今,书已出版,但董一菲说“此群不散”,这是他们语文教学生涯的一个驿站,等待他们的是语文更远的远方。

    诗意语文团队中的许多成员都自称是董一菲的徒弟。徒弟们叫师父叫得真诚,董一菲便与他们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情。而这些徒弟们据说都是当地理念超群、教学个性分明的教学新秀。

    提起诗意语文之路,董一菲的内心感慨万千。其实,上世纪90年代,董一菲就开启了她的探索之路。她对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充满担忧——太多的孩子不是读着书长大,而是做着题长大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每况愈下,从汉字书写到诗词积累到篇章积累,从现代文到古文、从阅读到写作、从修辞到语法都存在大量的问题。

    早在1994年,董一菲就开始自编选修教材,教材以诗歌的专题教学为主,内容涵盖中国古典诗歌、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其中,有些以作家为专题,比如《斑斓李贺》;有些以诗歌的艺术手法为专题,比如《“比”在诗歌中》《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总共约有22个专题。

    2009年,语文出版社在国内精选20位新生代语文名师的经典课例和教育理念,并出版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董一菲位列其中 。《董一菲讲语文》的出版,奠定了她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地位。她也从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逐步走向一位有思想、有成果的语文名师。

    诗意语文不仅应该给学生“语文”这把“安身立命”的利器,还应该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家园,让孩子们有生命的尊严、精神的气象,让他们敏感、优美、雅致,有人格的“高位”。

    “当部分媒体习惯于毫无节操地媚俗,当汉语欲洁不能洁的时候,我们必须坚守。”董一菲说。

    语文里不止有诗意,还有远方!诗意语文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给学生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给学生最美最纯净的母语,给学生善感的心灵,给学生温暖的爱与善的信念,给学生感性与理性兼具的世界,给学生内儒外道、中西合璧的人生智慧。

    董一菲说,她向往语文可以给学生以诗的阳光,小说的空气,戏剧的水分,散文的土壤,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棵千般美丽万般风情的心灵之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