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笔记一堂语文课中的三次思维翻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所在的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预测”这个阅读策略,教材安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续编故事”等语文要素。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利用反复的手法,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每一个课文片段都是老屋准备倒下,遇到小动物请求其满足心愿,形成了老屋不倒的循环往复的情节闭环。

    在助学系统上,主要涉及课文旁批、课后题、课文插图3个方面。课文有7处旁批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根据学生真实的阅读心理写下“自己”的预测,借此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方、依据什么来预测。课后题也围绕“预测”这一教学重点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并总结方法进行有根据的预测。

    根据题目猜故事内容——根据第一个情节,结合插图猜后面的情节——阅读整篇故事,印证预测的正确与否——结合旁批、课后题,梳理预测方法——迁移方法,预测其他内容。

    这是一线教师最常用、最不容易出错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看起来找不出纰漏,却难免让学生觉得无趣。这样“不出错”的教学日久天长,就会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困在课文表层,让所谓的“预测”“追问”“联系”变成教师黑板上标签式的一个词语。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之下,新课标要追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又该从何谈起呢?

    熟悉了日常课堂的“工整规范”,再听孟繁亮校长在大概念问题驱动下带学生走进学习的课堂,我们不禁眼前一亮:也许,新课标所倡导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惊喜一:让课文解读深下去,让课堂学习沉下去。当许多教师对课文解读还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反复,并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一路往下猜的时候,总会遇到“孩子的思维打不开”“寻求帮助的理由太重复”等问题,学生的预测在“你来我往”中渐渐陷入瓶颈。

    而思维怎么打开呢?

    当老屋决定倒下,小猫、母鸡和小蜘蛛先后以睡觉、孵蛋和捕食的理由阻止了老屋的时候,孟校长则抛出了一组追问:作者为什么会安排这3样动物来阻止?为什么它们会分别用这样的理由?这些都是作者无心的安排吗?

    这一问,课堂瞬间安静下来。也许三年级的学生无法捉摸透彻、表达清楚,但是让他们“在不曾想之处沉下来静静地想”,就是促使他们完成一次思维的翻转。

    果不其然,精心思考后,学生便能在自己不够准确的表达中,潜移默化地理解这3个理由背后分别对应的“安全的庇护”“生命的守候”“情感的陪伴”,从而感受背后隐藏着的深意。

    当学生“恍然大悟”地感受到作者的这份巧思,再来回答“老屋为什么不倒?你还有什么方法让老屋不倒?老屋为什么总也不倒”等问题时,就会一步步逼近“老屋为什么能走出困境,重新创造生命的价值”这一核心问题,让“生命价值”这一大概念成为学生可以触摸感受到的柔软的文字。

    惊喜二:“倒或不倒”的追问促使学生思维翻转。在常见的课堂上,当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到“老屋找到自己的价值,可以不倒”,再让学生呈现一系列的续编故事,老屋的故事就在循环往复的新情节创编中落下帷幕。可谁说童话就仅仅是童话呢?

    当学生沉浸在童话世界中,为老屋的不倒欢呼雀跃时,孟校长却带着他们从童话回归现实:如果有一天老屋真的倒了呢?

    学生开始了第一次思维翻转:从童话到现实,真实的老屋倒还是不倒?

    当大部分学生又陷入“不倒,可修补”的思维里时,一个学生“会倒,木屋会朽坏”的答案,便一下打开新的格局。

    真实的老屋会倒,但倒了价值就归零了吗?当学生的思维不再固化:倒下后的这一片废墟就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一鲸落,万物生”的故事也在纷纷举起的小手中流传开来。

    童话就这样向现实迈出了第一步,紧接着就是第二步:老屋曾是谁的家,可主人已去,老屋已老,新的又旧,这样的欣喜和寂寞交织下,倒还是不倒呢?

    学生的思维开始经历第二次翻转:从功用到情感,如果你是老屋,倒还是不倒?

    倒下,是解脱,是新的开始;不倒,是思念,是对所有美好的惦念。你可以选择倒,也可以选择不倒。但倒与不倒背后,对这份情感的体会,是学生又一次沉下心的纠结思考。

    这个时候,孟校长开始第三次追问,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第三次翻转:从一事一物到万事万物,倒或不倒?

    “老屋,倒还是不倒”,这样的思考从未停止。带领学生进行这样的深度思考,何愁不能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呢?

    也许三年级的学生还说不清楚,但是巧妙的“朋友圈留言”,让生活再一次贴近他们,更是在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帮助他们将这份层层追问、次次翻转后的思考,用最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

    一节课就这样从课文的故事,到童话的样式,再到文化的解读,最后走进人性的思考。而藏在课堂背后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用意自然水到渠成。

    整个教学,从题目插图旁批的层层解读,一步步落实“预测”策略的单元教学目标之余,借助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一组组问题矩阵的追问,循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让他们不断翻转思维,让语文课堂一步步沿着问思辨的脚步顺学而导,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