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专业如何从这里起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2年,慈善管理专业获批国家新增本科专业。2022年9月,全国两所本科院校慈善管理专业开始招生。作为首批招生院校之一,山东工商学院在硕果累累的金秋迎来了60名慈善管理专业的新生,开启了新专业的建设。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4年。

    先行的动力源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

    2018年,学校凝练特色方向,将财富管理定位为学校的学科特色,财商教育定位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开始谋划结合学校特色寻找已有专业新的发展方向。公共管理学院在其学科发展中结合财富管理特色选择了公益慈善方向,开始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前期调研。“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即使是要克服众多的艰难险阻,也要达成我们的初心。”学校党委书记白光昭的话铿锵有力。“成立公益慈善学院、申报慈善管理专业,为我国的慈善事业注入专业人才的力量”成为山东工商学院紧迫而坚定的目标。

    追求的执着源自新时代教育的情怀

    2018年7月,山东工商学院成立了公益慈善学院,9月招收了首批慈善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开始了这个专业的前期探索。尽管起步艰难,但是学校党委丝毫没有降低对新专业建设的要求,按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新文科的建设理念,高标准谋划专业的发展和建设。

    新文科建设要求在知识生产上寻求增量。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第三次分配研究的高校智库。研究院连续4年举办了全国“公益慈善和第三次分配”高峰论坛,在理论研究、案例总结和地方实践三个层面展开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积极投身与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及企业的战略合作,并以此形成多份有影响力的咨询报告。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三年来,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取得了多项智库成果,获批慈善管理相关省部级课题19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著慈善管理相关教材两部。借助研究院的智库平台,学校形成了“慈善管理+财富管理”“慈善管理+乡村治理”“慈善管理+社会治理”等多支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既充实了师资队伍,又形成了科研合力,有力地支撑了慈善管理的专业建设。

    新文科建设还强调在世界的视野中重新观察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提炼出有效解释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话语,要在立德树人上彰显中国文化的内涵与路径。学校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下足了功夫,在课程体系上借鉴西方高校慈善教育的教学内容,立足中国国情,融入了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以管理为要义,研究慈善动机、慈善载体、慈善效率、慈善法规、社会与政府部门及市场的关系;另一方面,运用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集聚全校的科研和教学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与集体备课,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仔细梳理并对比分析中外慈善价值的文化逻辑、政治逻辑和市场逻辑,以全校之力支撑新专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彰显中国文化的内涵,传播慈善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学院积极组织学生走入社会,进行国情观察和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关于烟台慈善城市建设的建议》《公益慈善网格治理现代化研究》《烟台市乡村振兴蓝皮书(2020)》《山东公益慈善发展报告1978—2020》等研究项目,跟随导师挖掘本地慈善资源,在对慈善社区、慈善小镇、慈善海岛的调研中认识烟台的慈善历史、慈善文化与传承,最终以学习成果反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向社会传播公益慈善文化,学校专门建设了公益慈善文化展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慈善文化的传承、近代慈善转折的历程、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

    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招得进来,送得出去,人才培养质量高,专业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公益慈善学院院长于秀琴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每一名学生都建立了学习成长档案,并建设了专业发展的数据库,以学生的成长赢得家长的认可,以专业能力赢得社会的口碑。学院在4年里与30多家政府部门、社区街道、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签订了实习与就业合作协议,开启了校、社、政、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设计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来,学生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3项,其中40项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评选中获奖。

    付出皆有收获。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连续两年进入中国软科排名前50%。2022年,学校与清华大学等40多所高校成立慈善管理教育联盟并举办了全国首届慈善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慈善高等教育深耕4年的经验被众多高校复制推广。

    (董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