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以教为前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都是教师说了算。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重新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究竟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

    教师应是优秀的导学者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三大核心要素。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分析,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统一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内因,是根据;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外因,是条件。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关系分析,他们就像导演和演员,导演先把剧本和剧中角色交给演员,然后演员根据剧本及角色要求思考、琢磨和研究如何表现角色,再按照导演对自身表现的评判进行修正、调整与完善。对学习成功者的研究表明:他们大多爱思考,善表达,好阅读;爱学习也爱生活,兴趣广泛;学习计划性强;等等。从一些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分析,无不闪耀着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光芒。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教师实际上应当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即使是传授知识,也应当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所以,每一个教师应当努力把自己变成一名优秀的导学者。

    (湖南省汨罗市教育体育局 何韧)

    教师应是助学的陪伴者

    教师应怎样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不妨看看三种课堂角色的教师。

    一是喂食者,教教材。这种教师把学生当作嗷嗷待哺的小孩,课堂上把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塞给学生,把学生当作知识填充的容器,至于学生想不想吃,吃不吃得好,能不能消化,却很少认真思量。教师以为把教材内容送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是导游者,教教法。这种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个跟随自己的游客,教师事先设计好教学思路,然后引领学生按部就班一步步走,不敢让学生越雷池半步,不敢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领略风光。

    三是陪伴者,教生命。这种教师能去“成人化”,把自己当作能帮助学生学习的小伙伴,蹲下身段,以孩子的视觉看世界,用孩子的童心去感受。课堂教学把教材、教法、学法与学生的情、知、智融为一体,尊重生命,把学生看作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与他们一起在知识的乐园自由地看、听、说、读、写、想、悟、评、演、玩,还原孩子的天性。在孩子们的眼中,教师是他们成长的陪伴者。

    三种角色,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 范正君)

    既教且助是正道

    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助学者,二者不可偏废,不应对立。教学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会充当不同的角色,或以某一角色为主,另一角色为辅。就是同一位教师,在教学同一内容时,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尖子班、平行班时,前者会以“助”为主,但并不排斥“教”,应“教”得更简约、更深广;后者会以“教”为主,教得更基础、更细腻,同样不排斥“助”,只不过“助”的手段更多样化,“助”的内容更宽泛而具层次性。无论充当何种角色,只要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就是有效教学。“教”应讲原则,讲技巧,“教”不是包办代替,“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助”,“助”学生跨过知识学习最难的那道坎!

    一般来讲,教学新知识,教师“教”的身份更凸显;复习巩固,教师“助”的作用更多些。当然,如果学生能以旧知识推导出新知识,教师还应以“助学者”的身份来教学更好。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林密)

    本期话题:《教师角色,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

    欢迎您提供话题或来稿。

    投稿邮箱:362149788@qq.com

    来稿请注明“辩课”

    截稿日期:9月20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