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专栏好领导,有德更有戒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有为政之德,更应有德基础上的底线要求,只有把牢底线,有所戒惧,方能更好地服务师生,推动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心中有德,正言行

    感恩是一种美德、修养和智慧,只有把对组织和师生的美好情感转化为忠诚、担当的神圣职责、庄严使命,才能带着感恩之心办好教育的事情。

    正心。教育风气好不好、正不正,关键看党风好不好、正不正,主要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正不正。党员干部不仅要有能力,更应不忘初心,奉献终身。以教育事业为重,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奉献心,以对事业负责、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把全部心思用在事业上、工作上,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干一行、精一行、成一行。始终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纠正“搭暗道”、搞变通的行为,坚决用制度管人管事,管出好风气。

    正德。常修性格立德、尚德,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处变不慌,遇事不惊;常修涵养遵德、载德,不戴“有色眼镜”看人,多看别人长处,多记别人好处,多想别人难处,不盲目跟风,不散播谣言,不制造舆论;常修生活润德、弘德,不为名所累,不为利受罪,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做教职工楷模,不该做的不做,不该说的不说,时时处处作示范、当表率,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榜样。应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独处时与众人前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时一个样,有监督和没监督时一个样,在任何时候都能严于律己,敢于担当,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正行。管理者不能混同于一般教职工,应凡事行得正、坐得端,冲在前、干在前,引导一种正确方向。慎独慎初,自警自省,做到“三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走的“夜路”不走;管住自己的手,不该伸的地方不伸。按照“早发现、早教育、早纠正”原则,对干部职工做到“六必谈”:干部提拔任职和交流轮岗时必谈,促其正确对待工作调整,摆正位置,廉洁自律;干部到龄离职时必谈,促其能坚持工作,不时刻惦记福利待遇或二次就业,用教育给予的营养啃食教育品牌;建设项目启动时必谈,促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重要节假日放假前必谈,提醒干部职工廉洁过节,狠刹公款吃喝等歪风;个人家庭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时必谈,防止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干部职工有不良苗头时必谈,达到“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心中有戒,敬法纪

    守法纪、讲规矩、知敬畏,用铁的肩膀扛起主体责任,用铁的意志维护政纪党规,用铁的纪律把好手中权力。

    严守纪律规矩。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决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时刻以纪律规矩为标尺,持续加大对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重点防控规范,始终以师生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善其事。牢记“法不可逾越、纪不可触碰、权不可滥用”,带头依法办事,架好防止权力滥用的“警戒线”“高压线”。

    恪守政策底线。不折不扣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以单位或个人利益决定取舍。增强四种意识,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民履职,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对纪律始终心存敬畏,对工作始终恪尽职守。

    坚守职业操守。把强化自身形象,淬炼个人修养作为永恒课题,经常从思想上严一严规矩、紧一紧纪律,筑起坚强的思想防线、道德防线,把好权力关、金钱关。树立正确价值观,重实绩而不是一时光环,重民生而不是形象面子,牢记“淡泊明志、肥甘丧节”,涵养高尚情操,接受群众评判。心存敬畏,自觉在脑中时刻高悬一把“戒尺”,在心中时刻亮起一盏“明灯”,从自身做起,小事做起,从严把握小节,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做到掌权不迷失,用权不逾规。

    教育管理者只有真正做到心中有德,正言行,心中有戒,敬法纪,方能干净担当,履职尽责,带领师生谋发展之策,促发展之实,兴发展之绩,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