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照亮前行的方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诗歌朗诵《致敬周恩来总理》 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开展“周总理诞辰124周年纪念活动”。

    在黄河之滨、渤海湾畔的山东省滨州市,有一所弘扬周恩来总理精神、践行红色教育的区域名校,山东省首个“周恩来班”在这里诞生。步入校园,来访者会被这里厚重而独特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广场上,总理塑像庄严矗立;楼顶上,“弘扬总理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行字激荡着每一名学子的心灵。每年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诞辰日,全校师生肃立、同唱国歌、鞠躬默哀、深切缅怀;学生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深深追思和圆梦中华的雄心壮志。

    它就是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滨城一小”)。学校创办于1952年。70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以“总理精神”为校魂,秉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引领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渲染亮丽的底色

    滨城一小,原名惠民专署烈士子弟小学,是用来收容、教育当地烈士子女的学校,创建之初即种下了红色基因,也奠定了办学的底色。学生以父辈为榜样,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增长知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山东省首个“周恩来班”命名仪式在滨城一小举行,学校迎来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红色教育注入崭新的内容。

    “承总理风范,创文化名校”成为滨城一小的发展愿景。学校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长廊、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专栏、LED屏等,做到处处有宣传、时时受教育。高标准的周恩来展室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深入学习总理精神提供了有效阵地。每年清明节和节假日,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开展各种追忆总理风范、践行总理精神的活动。学校结合“周恩来班”创建,开展“学周、知周、行周”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滨州电视台、《齐鲁晚报》等媒体多次追踪报道。

    彰显红色教育内涵

    随着课程开发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完善,滨城一小逐渐形成新的红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红色基因的内涵要求,经过研究和论证,形成以下几点: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立志上下功夫,做志存高远的人;二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上下功夫,做自强不息的人;三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笃实上下功夫,做勇于担当的人;四是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修德上下功夫,做品德高尚的人;五是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创造上下功夫,做勇于开拓的人。

    滨城一小以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践为依托,通过有机融合,产生“共振效应”。为了突出红色课程理念,他们将总理精神与国家思想品德课程相整合,具体以培养“新时代红色少年”为目标,贯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根主线,从目标制定、活动安排,到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均作了精心设计、科学统筹,使德育与课程、德育与课堂完美结合,课程建设更趋完善。

    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层设置德育目标。“学周”活动从低年级抓起,让低年级学生初识总理精神,通过开展“我心中的周总理”绘画、剪纸、泥塑等主题活动,在学生心中形成向周总理学习的理想信念。“知周”活动在中年级得到提升,学校围绕观看周总理相关影视作品、开展“学习总理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开展红色书籍阅读等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周总理、了解周总理、学习周总理。“行周”活动由高年级落实,学校和班级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故事会、“总理精神伴我成长”宣传板报、组建“爱心帮助”小组等活动,使“周恩来班”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滨城一小的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人人学习周总理、班班争创“周恩来班”的浓厚氛围。

    红色文化凝心聚力

    滨城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于2020年8月7日正式揭牌,现在拥有滨城一小本校区、北校区(原滨城六小)和学院附小及杨柳雪镇三所乡村小学(明德小学、尹集小学、怀周学校),滨城区第四小学以联盟校身份加入集团,开启了全新的小学共同体发展探索实践之路。滨城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现有一线教师638人、教学班219个、在校生11106名。自集团成立以来,以校长刘修海为首的一班人,深知责任重大、使命担当。他们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从学校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实行“一套班子、三大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有序竞争”管理模式,奉行“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文化传承、统一课程建设、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活动要求”管理理念,为学区内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党总支依托总理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总理精神引领,红色文化聚力”,进一步突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升。在“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中,支部书记刘修海亲自上党课,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教育全体党员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履初心、见行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集团建立首席教师制度,积极落实“1+N结对研修”“青蓝工程”活动,以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落实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观课评课等活动,通过“老带新”“党员先锋岗”实现教师管理的分层原则,充分调动全体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包括区级55人、市级24人、省级3人,全国优秀辅导员2人。    

    “三段式”模式构建美丽课堂

    作为全区首批选定的“美丽学校”,滨城一小的“美丽课堂建设”升级到2.0版——以优化、完善和推广“三段式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课堂教学新业态,充分发挥教学主阵地作用。

    从语文学科寻求突破口,打造了具有一小特色的阅读教学“三段式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全校推广,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师生关系的重构。

    语文课《杨氏之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教者将知识化难为易、迁移运用;课堂落实先学后教,找到疑难点,重点点拨;再读一读、演一演,化解难点。《桥》一课,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共享—迁移运用”三段流程,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每一个环节指向明确、以学定教,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两节课都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权。教者适时地引导他们入情入境,感受语文的魅力,领略课堂的美丽。

    数学课《用乘加解决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核酸检测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先从问题中“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列式计算”来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方程》一课,借助天平、顺着题意列等量关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方程,怎样运用方程。课堂伊始,教师用四道小题,让学生明白复杂的逆向思维可以转变为简单的正向思维,凸显代数思维的优越性,进而懂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以及运用方程的便捷。这两节课也深得“三段式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

    “三段式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建设”,是滨城一小“美丽课堂建设”推出的特色品牌。作为省级重点课题“学科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已经顺利结题,但产生的“头羊”效应正在无限放大。滨城一小,好的课题层出不穷,美丽课堂势必会培养更多的美丽学生,描绘出精彩的美丽人生。

    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要做老师,就要做有胸怀的老师;我们要教学生,就要教有理想的学生;我们要办教育,就要办有温度的教育!”刘修海说。为了坚守红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滨城一小走体教融合的道路,生动活泼地开展特色体育项目,给学生铺设成才之路,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滨城一小是山东省首批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共赢得国家少儿乒乓球比赛金牌15枚、银牌12枚,为省市体校培养大量的优秀后备人才,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2年,学校开办棋类兴趣组、特长班。2005年,组建首个国际象棋代表队,首次参赛即取得全国中小学国际象棋团体赛第四名。迄今为止,国际象棋队征战国内外,获得世界冠军3项,培养出国家大师、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运动员、棋士共2000余人。2008年,引入了国际跳棋,设置专用的国际象棋教室。2011年,国际跳棋组织官员马塞尔先生前来考察,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国际跳棋特色学校”。2017年,在全国运动会上,五年级的徐小雅同学和同是一小毕业生的队友王亨鑫,一举夺得百格国际跳棋团体冠军,为山东队夺得首金。滨城一小的“国象国跳”开展得如火如荼,选手们的文化课成绩也个个优秀,均考取了理想中的学校。

    2015年,各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的校园足球课。学校还成立了足球队,聘请专业教练,每天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训练,在“市长杯”“区长杯”等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于昊冉同学入选山东省校园足球U13女子组最佳阵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