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自主”双线融合 构筑思政育人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仓南路学校立足自身红色资源优势,通过多年对红色文化探究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逐步探索构筑起了“红色文化浸润+学生自主管理”的双线融合育人体系,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铸魂、立德树人并举的“仓南路径”。

    “三红”举措

    拓展育人外延

    学校以红色为底色,借助红色课程、红色基地、红色团队,打造红色育人生态。

    深植红色基因,构建生态课程体系。一方面,学校围绕红色文化这一中心,构建起“三段六课程”特色课程体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把民乐、面艺、美术等六大课程与红色文化融合。根据不同学段年龄特点,设置不同学习内容,低年级以初识领袖、红歌传唱为主,中年级以吟诵革命诗词、诵读红色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学习党史、参与红色主题活动为主。

    面艺是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通过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走进面艺课堂,亲手用一块块面团塑造出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长征故事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感悟。

    凭借红色面艺课程打造,学校连续两次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并作为潍坊市中小学代表,参加山东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获得高度评价。

    另一方面,学校在开设红色特色课程体系的同时,打造“红色+”课程,将红色文化与思政课、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等各学科课程进行资源整合,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

    在课程浸润中,学生感悟学习先辈的事迹和精神,引发学生自身思想的转变,发挥课程育人的文化底色作用。

    发掘特色优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立足学校资源优势,学校把仓南路学校整体作为红色基地来打造。

    一方面学校打造“星火燎原”红色德育基地,基地外部墙壁文化是学生风采展示,内部是以重走长征路、党史长廊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主题展示。学生、校长、大队长每周五下午在此召开例会,总结本周工作,制订下周工作计划。

    另一方面,以红色基地辐射带动学校红色文化底色。校园全范围无死角多途径展示,做到润物细无声。

    经过多年的探索建设,红色德育基地的名声越来越大,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并在全国展示推广学习。

    坚持内外联动,组建红色宣讲团队。学校组建了学生、教师、校外辅导员三级红色文化宣讲团队。“三红”举措让红色文化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印记,培根铸魂,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级”管理

    搭建育人平台

    学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为此,学校形成了以学生校长、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为主的管理体系,学生校长由一名校长、两名副校长组成,全面主持各项工作。学生校长下设卫生部、学习部、监督部等9个部门,共11名大队长,根据学生意愿、个人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通过规范组织机构,大大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文化引领,夯实自我管理的基础。红色文化的浸润引发学生思想上的转变,学生发自内心地从“要我怎样”到“我要怎样”转变,实现了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逐步走向成熟。

    健全制度,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学校所有自主管理制度、自主管理方法都是由校长和大队长共同决策,再发给全体学生征集意见建议,经过完善、全体同意后进行公示运行。

    动态轮换,激活积极主观能动性。三级学生干部并不是终身制,在学期初上岗时,岗位相对固定,一段时间后进行轮岗,班级小队亦是如此。

    以人为本,搭建自我选择平台。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巩固后,学校创设平台,将活动放手给学生选择。

    多元评价,撬动学生自主发展。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学生,真实公正的自我评价都尤为重要。学校在制定红领巾奖章评价任务时召开专项座谈会,邀请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部分小队长代表出席会议,并请他们商讨制定评价办法。

    奖章的考核从自评到互评到总评,都考验学生的公平公正。学生面对第一关自评,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公正地给自己量化打分,行使自己宝贵的权力,对自己负责。对班级的评价,落实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职责。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队评,记录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记录到个人成长档案中。

    红色铸魂,育人为本。学校通过“三红”举措与“四级”自主管理双线融合,将思想的升华转变为行动的改变,在细微处加强养成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起红色文化大背景下的育人生态体系。

    (艾欢欢 刘尚 朱梦华 薛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