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课博会的亮点,“走向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两个主题沙龙,以其前沿性、生成性、争鸣性吸引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我们梳理、呈现与会嘉宾的核心观点,以飨读者。走向深度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主 持 人:褚清源 《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主编

    ■对话嘉宾:金海清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

                李运生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副局长

                杜金山 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

                项恩炜 独立教师、成为学习者发起人

    怎样理解深度学习

    褚清源:本次沙龙的主题是走向深度学习,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深度学习。可以说,今天的定义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就像李玉贵老师在课堂与孩子们说的一样,老师来没有带标准答案。那么,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思考里。看到“深度学习”4个字,各位的理解、思考是什么?

    杜金山:“深度学习”的概念是2006年由计算机领域提出来的,然后又反馈到教育领域。其实,关于深度学习,老祖宗说得很清楚,儒家讲学、思、习、行,而且到了“行”又进入另一种“学”,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和状态。

    既然深度学习是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创设的一个概念,又用到我们人的学习上,有一个事实就必须先搞清楚:机器学习与人的学习有什么本质不同。在我看来,机器没情感,人有情感。所以,当一个人学习时,首先要突破的是他的情感屏障,因此课改首先要强调的是建立情感前提。喜欢一个人,可以毫无理由地接受他的观点;讨厌一个人,也可以毫无理由地排斥他的观点。

    所以,深度学习首先要把人的学习与机器学习区分开,千万不要用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学习发展规律,只可借鉴,不可植入。深度学习要突破的障碍就是情感屏障,这是当前课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褚清源:有情感的学习才可能产生深度学习。教师教学请时刻记住“情感”二字。

    李运生:我的体会是,任何一种教育思考的出现,都有现实的需求或者需要。我认为,深度学习是对当前一些课堂教学的批判或者校正,是针对表面化学习、肤浅化学习,甚至是虚假学习提出来的。从学习目标来说,一些课堂的学习目标假大空,没办法落实,不是真学习的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大问题。从信息加工来讲,所谓的深度学习,是指信息加工的深度。学习的过程如何关注学生对信息加工的深度,这也是教学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

    金海清:许多课堂看着很流畅,但感觉比较假。有的学校,课堂结构、流程都变了,但还按照传统的方式备课,这样的课堂很难发生深度学习。

    褚清源:金局长刚才提到一点,课堂中存在许多虚假现象,因为虚假所以不可能走向深度。所以,当我们理解深度学习的时候,首先要检索你的课堂有多少虚假的内容、虚假的合作、虚假的自主。剔除虚假的东西,我相信课堂会自然发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不是伪命题

    项恩炜:看到这个话题,我脑海中浮现出三句话:第一,学习的发生比学习的对象更重要。假如我是学生,当我看到一篇文章时,看到数学这个线段时,知识有没有与我的身体发生关系?我与这个知识发生关系,这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真正发生在我身上,可能比我具体学习了哪些知识更重要。

    第二,真学习一定有相应深度。学习包括学与习,学与习是两个概念。学是认知,习是实践、应用。许多人是学得多,习得少。我认为,学习没有不深度的,也不会存在一种学习叫做非深度学习。

    第三,教师和孩子一起成为学习者,换句话说,教师和孩子一起成为学生。我想表达的是,教师在课堂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比如学生坐在凳子上难不难受。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教师真正关心学生了,关心学生学习了,然后再说学习是不是深度的。如果在课堂,学生的身体始终处在一个非常局促的空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思维能高度自由吗?许多时候,当孩子面对知识,面对教师指令时,脑袋里想说的与教师总结的不是一回事。

    如何持续深度学习

    褚清源:我们的沙龙出现了观点交锋。项恩炜老师告诉我们“深度学习”可能是一个伪概念,如果学习发生了就没有不深度的。接下来,请几位嘉宾通过你们的观课、上课,谈谈如何持续地深度学习,给与会代表支个招,让他们能带走一种方法。

    金海清: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是什么关系?我觉得知识技能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重视知识技能,我们发展不到今天这种状态。就学校而言,如果考试不行,课改一步都走不下去。所以,知识技能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要看到,知识技能是手段、载体,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现实中,学生学习更多的是符号型、抽象化知识,是脱离真实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知识。这些知识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让真实的生活与真正的问题联结在一起,这样才能叫深度学习。

    李运生:深度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怎么教呢?没有什么新的道理,既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徐州的教学改革注重“学进去,讲出来”,背后的道理是什么?第一,讲出来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动机,可以激励人学习。第二,讲出来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为了讲给别人听,学生必须深度钻研。第三,能不能讲出来,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办法,讲出来本身也是外显的思维过程,也是深度学习。

    杜金山:人类的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有先验,有经验。什么是先验?小孩生下来为什么会找妈妈?那就是先验。什么是经验?生下来以后经历的一切,用文字或者概念进行表达,这是人类的知识,这些经历的体验就是经验。人的学习显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验的学习,一种是直接把别人的经验拿过来的学习。深度学习,其实是再一次对学习进行反思。一定程度上,我们的学习还是要从直接传递方式回到体验式、经验式学习。其实,注重体验式、经验式学习的课在全国已经实践了19年,都是试图回到生活,让孩子在人为的条件下去体验。深度学习,就是这样实现的。所以,不要找老师传授给你什么,而是老师提供给你资源,你去体验,这是深度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

    项恩炜:教育研究者要对学习给出更多知识性贡献,其中一条就是能够用更多区别于“态度不好”“行为偏差”这种语句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描述。我常说,教师要学会说 “三句半”。第一句话,当孩子们看到学习内容时,脑袋里蹦出了什么:你思考到了什么?你写写看、说说看。当学生说了之后,抛出第二句话:应该懂了吧,你能举个例子吗?教学将要结束时,学生都会了,这个时候可以再加一句话:你会应用这一知识吗?这个知识能联系到生活中吗?能用这个知识来解释生活吗?接下来还有半句话,就是学生在回应前面三句话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一句:“还有呢?”不要问“还有吗”?而是“还有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学习心得     下一篇: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