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学生与父母缺乏沟通、生活自理能力滞后,如何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作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唯一一所公办寄宿制小学,黄岛区新世纪小学基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程目标

    课程开发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弥补学生离开家庭生活的缺失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生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为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发展健康品性、开启灿烂人生”的办学理念。

    在生活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在社会行为规范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培养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劳动行为规范上,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在交往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

    课程内容

    教材编写遵循以下原则:

    可行性原则。根据学生寄宿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学生的生活教育内容。

    发展性原则。课程内容关注“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生活教育的“现实”作用,在内容编排上不断完善,在内容层次上螺旋式上升。

    活动性原则。校本课程内容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生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中。

    差异性原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差异,在要求上不一刀切,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课程内容做如下安排:

    课程教材每个年级一册,共6册,每册分为10个板块:分别是生活常识、安全守纪、卫生保健、文明礼仪、消费理财、诚信合作、心理健康、低碳生活、修身立德、感恩生活。

    生活常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以养成教育为主,教给学生生活小窍门,掌握多种生活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生存。

    安全守纪:培养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学生防灾、自我保护能力,减少、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了解我国基本法律知识,提高守法意识。

    卫生保健:教给学生基础的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预防疾病,保证和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光荣”的好风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文明礼仪:开展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使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和睦同学,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交能力。

    消费理财: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能力,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支配财富,克服盲目消费、高消费的不良习惯,养成不攀比、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诚信合作:增强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教育学生诚实做人,做守信用的人;引导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合作的一些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适心理、缓解压力的方法,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低碳生活: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使学生增强低碳意识、绿色意识、保护意识、生活意识,形成自觉环保的良好习惯。

    修身立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感恩生活: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课程实施

    学校每周设立一节生活课,通过课堂落实课程目标。

    教师认真备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说课比赛,评出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并在考核中予以加分鼓励。

    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不同板块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生活区,每学期定期美化宿舍环境,营造文明氛围,教育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并通过学生监督岗检查落实,使文明礼貌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所有场合;生活教师每学期配合医务人员,关心了解学生身体状况,记录学生服药情况,请医务人员开设医疗保健讲座、饮食卫生营养系列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个体或团体辅导形式进行心理辅导,并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组织防火、防地震应急逃生训练,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内务整理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程评价

    为深化课程实施,学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制定了课程的评价方案。

    教师层面:通过备课检查、日常上课情况督查、课堂教学比赛、学生家长评议、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保证课程的实施效果。

    学生层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一方面,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如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寄宿生参与的寝室内务整理大赛、生活小妙招比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寄宿生评选等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用好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修正努力的方向。教师每周组织一次学生自评、互评,每月组织一次小组评议和家长评议,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评价。评价采用等级制,评定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继续努力。评价成绩与学生学年末评优挂钩。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市新世纪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