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坚守“麻风村”35年彰显教育大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简介 胡欣红,网名“六理先生”,衢州二中高级教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网、新京报、澎湃网、、北京青年报、钱江晚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据媒体报道,云南教师农加贵任教的落松地村曾是让当地人闻风丧胆的“麻风村”。1986年,时年19岁的农加贵成为这个村子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小学教师。从19岁到54岁,农加贵白天教小学生、晚上给村民开办扫盲夜校,在大山深处的村小坚守了35年。

“这才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向农老师致敬”“四有教师,吾辈楷模”……农加贵的事迹,深深震撼了公众的精神世界,洗涤了人们的心灵。

人生而平凡,农加贵却活出令人敬仰的不凡。他也曾彷徨过,只是考虑临时“留下试一试”,却在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和村民们对改变命运的希望中,一年又一年地留了下来。让他战胜恐惧的并不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而是身为教师的那一份诚挚初心。村民们的体贴和尊重也让他倍感温暖,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对孩子的关爱并不是挂在嘴巴上的,而是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之中。让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支撑这个质朴信念的是对学生的一颗赤诚之心,对教育的满腔爱心。这种不言之爱,才是真正的大爱,这正是师者的最高境界。诚如有的评论者所言,农加贵之于这个曾经的“麻风村”,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职业教师,而是教育的布道者。

播撒希望,收获成果。35年的坚守,燃起了一村人心中的希望。1992年,农加贵教的第一届12个学生全都顺利考上了初中,分数最高的学生甚至超过了录取分数线90来分。孩子们实现了走出去上学的梦想,让“麻风村”里的人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为“麻风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影响一个孩子6年,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6年甚至60年命运”,农加贵的坚守,不仅是在教书育人,更是在践行教育扶贫的神圣使命,为脱贫攻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人一校,在“麻风村”里坚守35年的农加贵,只是乡村教师的典型代表之一。像他这样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常常一次又一次地触动我们的心灵。在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根扁担17年坚守,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曾让很多人潸然泪下。人们既感动于他的坚守,也感慨于乡村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起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期待着更多农加贵式教师的用心奉献。无论从个体命运,还是整个乡村发展来看,教育都有着不容置疑的价值。正是有了农加贵、张玉滚们的坚持坚守,才让乡村的孩子们获得了读书的机会。孩子们未必都能考上大学、走出乡村,但他们一定是乡村脱贫、改变乡村命运的重要力量。

“只要村子还有一个孩子需要老师,我就会继续教下去。”一个人扛起了整个村的教育,农加贵既是“经师”,更是“人师”。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关键在教师。每一位托起乡村教育希望的教师,都令人肃然起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