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学农让学生在田野收获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立美

全国政协委员安庭在今年两会中的提案《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课程的建议》,近日上了热搜,阅读量超过2.5亿。他建议,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

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互联网“原住民”,远离乡村和土地。这使得他们往往打得了《王者荣耀》,看得懂“火星文”、网络用语,却“五谷不分”,分不清韭菜和麦苗。在这种情形下,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让大中小学生走进田野,干起农活,显然有助于当代大中小学生远离“五谷不分”的新型“城市病”。

但是,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不只是为了帮助大中小学生分清五谷,更重要的是,通过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劳动教育,让大中小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让他们在田野中收获成长。

现代农业涉及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种学科,也不简单的是人工植苗、施肥等。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不只是直接让大中小学生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锄禾日当午”的辛苦,深刻体会到“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深意。要让大中小学生通过学农类实践活动,激发他们探索农业的兴趣,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和培养尊重劳动、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劳动精神,真正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诚如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所言,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开设学农类实践课程,正是培养孩子健全而优秀人格的途径和方式之一。

当然,大中小学开设学农类实践课程,一定要避免流于形式,防止沦为走马观花的“学农”旅游,缺少实实在在的田间劳动。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学农类实践的顶层设计,与农业院校等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建设好学农类实践活动基地,让大中小学生可以在里面亲自动手种菜、施肥、拔草、收割等。事实上,只要学校有心,总能在校园辟出一处学农实践区域,满足学生在校内开展学农实践的需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