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回归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维煊

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政府到学校,从学校到教师,一致认为思政课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而,无论是思政课程的教材编写,还是课程设计,近年来都投入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教育智慧。

不可否认,目前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思政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视程度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离学生感兴趣、愿意学、有成效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怎么爱学,觉得思政课枯燥、空洞;思政课教师不怎么爱教,觉得思政课教学缺少抓手、缺少活性,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在短期内能看到学习成效,难有教学上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教学积极性不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原因在于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局限在思政课这门课程上,以致思政课成为教育中的一座“孤岛”。此时的思政教育只与思政课教师有关,其他课程教师都成了思政教育的局外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一些功利性因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目的,忽视对课程人文性及教育性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只教书不育人”现象。同一班级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各扫门前雪”,缺少“大教育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思政课教师怎样努力,都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思政教育质量。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教育职责,也是每一名教师的教育使命。要想让思政课上出质量,达到应有的目的,应积极探索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拓展,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的教学中。

首先,各门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应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要使其明确自身肩负着对家庭、对社会及对国家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国家而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无论哪门功课的学习,都需要学习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奋力拼搏,敢于挑战一个个难题,敢于攀登一座座高峰。

再次,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培养。例如,在课堂之内,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坚持因材施教,做好分层教学。在课堂之外,加强对作业的研究,让学生通过作业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加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是将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无论哪门课程,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都应以育人为目的,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深挖课程中的思政文化内涵,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回归,才能实现由教学向教育的回归。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