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育人功能,作业当怎么变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金 澜 通讯员 胡谷怀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长期以来,作业量多、形式单一,已经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不久前,教育部专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十条要求,为作业改革埋下伏笔。

如何让作业变得有趣生动,助力教育实现轻负高质?4月26日至28日,浙江省中小学作业改革推进现场会在宁波市鄞州区举行。会场上,百家争鸣——

“喜欢作业”不是没可能

控制作业难度和数量,让学生像喜欢玩游戏一样喜欢做作业可能吗?事实上,我省不少学校已经就此进行了诸多探索,分层作业、私人定制是主要方向。

余姚市陆埠镇初级中学每个课时的作业均设计3个版本,针对3个学力层次的学生。浦江县郑宅镇初级中学把每道作业题根据难易程度标注星级,学生做题时一目了然。

私人定制离不开精准识别,搭上我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快车,利用大数据平台,清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情,在不少学校成为常态。

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依托宁波市绿色智慧作业系统,常态化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作业相关数据。以初一数学“同底数幂”这节新课教学为例,课前,运用“智慧作业系统”,对历届学生完成“同底数幂”省编作业本、校本作业的历史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哪些是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哪些是基础题、典型题;课中,根据课前数据,检测并精准暴露学生易错、疑难和相异构想,及时进行当堂纠评;课后,根据历届学生的同题作业准确率,将题目进行ABCDE五档难度划分,布置作业时,结合学生学业水平三档划分,分层推送。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在校园网上创建了“作业时长监控平台”,对一至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用时进行数据监控。晚上10点前,家长通过小程序填写孩子当日各科书面作业用时,数据会直接回馈到任课教师的手机中,三分之二及以上学生用时在规定时间内显示绿灯,三分之一以上学生超时进行黄色预警,二分之一以上学生超时进行红色预警,督促任课教师及时调整作业量。

记者发现,学生觉得作业繁重,一大原因是作业本被完全留到课后完成,没有和随堂练习衔接起来。现场,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教师刘充带来的示范课“记金华双龙洞”,就用足了省编作业本。“我在备课时把作业本提前做了一遍,发现有两道题特别适合梳理文章结构,可以直接作为课堂练习。”刘充说,两道大题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的负担自然减轻了。

精心设计,作业也能千姿百态

会场上,千姿百态的新型作业展示令人眼花缭乱,实践性作业、项目化学习、跨学科作业……作业成了作品,有了千百张不同的面孔。

游园会、24点游戏、魔方对抗赛、最强大脑PK赛……在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光一个数学作业就有十几种演绎方式。该校副校长陈向红介绍,学校大力倡导应用性作业,主张学科知识和生活情境的链接。语文课创作课本剧、英语课宣讲党史、社会课修家谱述家史、音乐课创作亚运歌曲……作业接地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的寒暑假作业本均由教师原创。记者看到,每本作业本围绕一个主题,囊括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多学科内容,堪称“大杂烩”。三年级暑假作业本主题为“甬”风尚,主攻宁波本土文化。在这个暑假,学生要学会用英文介绍宁波历史、学唱传统歌谣、了解地方美食、制作景点模型、绘制游览地图,枯燥的纸笔作业摇身一变成了用脚实地了解家乡文化的综合实践作业。

作为寄宿制农村初中,安吉县良朋中学创新开发了早间作业和晚间作业。早间作业为国学经典诵读和晨跑,晚间作业为音乐欣赏、劳动基地实践和收看新闻联播,用校长郑永喜的话来说,“作业不只在本子上、教室内,更在校园里乃至社会的大舞台上”。

“进入青春期后,不少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有较大的变化,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及时介入。”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将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与行为习惯养成挂钩,设计了日常行为观察记录表,作业从书本走向人本,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

除了作业内容的花样百出,记者还发现,有学校在批改这个小细节上做起了文章。在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初级中学,数学作业批改采用卡通式批阅法,小红花、大拇指、笑脸的表情包配上风趣幽默的评语,让学生每次打开作业本就像开盲盒一样,惊喜连连。

“小”作业要有“大”育人观

“要高度重视作业的育人价值,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自律、自主品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认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为学生创造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每天自主学习中获得自主的人格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将常规课从45分钟调整到40分钟,省下的时间分别在上下午设置一节作业整理课。整理课,教师不进班级,学生梳理这半天布置的作业,圈画尚存疑惑的知识点,自行前往教师办公室请教。校长邱曙光介绍,适当留白,放手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自我反思梳理,获得成长力量。

浦江县黄宅镇初级中学则为每周五的错题讨论课专门设计了座位表,将不同学力层次的6名学生搭配为一组,大家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同辈帮扶的力量。

在德清县逸夫小学,确定课堂学习任务(作业)、制定学习任务评估清单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也能参与进来,自主学习力获得提升、“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平稳落地。

剖析作业的育人价值,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宁波市鄞州区始终走在前列。围绕该区的作业改革行动,各学科教研员发动骨干教师,精心设计编写《学科能力达标丛书》,分3个层次,供教师选择使用;教育局每学年开展作业网上问卷调查,作业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年度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各学校建立作业登记制度,实现作业功能从“巩固”到“导学”、形式从“单一”到“多样”、布置从“一统”到“分层”、批改从“诊断”到“激励”、管理从“粗放”到“精细”的升华。

“现在有很多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作业、考试的分数,却忽视学生的兴趣与天赋。”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介绍,当地正在推出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于一体的“三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社会生存、人际交往、抗挫折等能力,成就每一个学生的精彩人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