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用一颗“大脑”,这颗“大脑”现已进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建兰中学 金 敏

双向性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被技术联结的双方都有彼此获益的可能,而教育作为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更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良性发展模式。

我校推进“提升工程2.0”,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建兰大脑”深度融合,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智能化的普及,助力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师研修成长。

一、学习2.0:基于学情分析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建兰大脑”通过数据沉淀和分析,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所在,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激发出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找准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最终实现深入学习、自主复习、智慧研习。

学生王安璐喜欢数学,但经常被数学压轴题难倒,复习总觉得无从下手,一到考试就异常紧张。初二时王安璐参加数学“潜龙行动”,这让她受益匪浅。她说:“我定期在钉钉App上打卡答题,‘建兰大脑’就会根据我做题的情况,帮助我在原有水平上取得进步。”

七年级学生黄明宇的妈妈说:“我的孩子今年在教师鼓励下加入英语‘诺曼底行动’,推送的个性化习题题量和难度都不大,特别适合我家这种成绩中等、不太擅长自己找习题做,但又按时完成各项作业的孩子。钉钉成绩单按照各科掌握情况给孩子画雷达图,我家孩子每次考试之前,都会想要争取考出个大五边形。”

二、教学2.0:基于智慧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呈现

迄今为止,我校已经成功举办多届“学术周”,特别基于“提升工程2.0”深度构设,各学科组聚焦于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展一系列研究。

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组教师孙哲昊事先收集学生答题数据信息,通过“建兰大脑”汇总分析,得出学生高频易错点,在课上针对性解决;而对数据的快速处理,实现当堂测验、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及时反映出本节课的效果,为日常教学指明方向;个性化习题推送,更是为“轻负高质”教学提供保障。

三、成长2.0:基于数据资源运作的教师成长路径

信息技术对于教师成长不应局限于软硬件操作。

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需要专业岗位培训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本次“提升工程2.0”中,我们依托“建兰大脑”打造数据库资源平台,数据库包含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优质公开课录像、优质试卷、优质学生作业等基础资料。

在尊重版权的基础上,建兰数据库对各学科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予以录入,尤其是各类课堂实录和最新研究理念,指引骨干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我校专门聘请数据专家,通过对网络高频和最新词条进行研究,敏锐地发现教学领域内的新变化,从校内、区级、市级、省级的教科研成果,一直到教育部最新信息,自动推送关键词条给相关教职工,让更多教师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李春波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成立伊始,运行方式还是传统的:组织教研活动、听课评课研课、教学资源在QQ群分享,但每位教师的听课记录都是个人私存没有共享,评课时引发思考和讨论的精彩发言随着时间而流逝,非常可惜。

为改变这一状况,工作室十几位教师建立了培训圈。教师们还是和原来一样上传资料,自由研讨。但不一样的是,这些资料包括有价值的碎片化讨论被数据分析和分类收藏。

比如备课资料文件夹下有文本解读类、教学设计类、教学实录类、课堂录像类、练习设计类、学生作业反馈类、课后反思类、教学课件类、教研论文类、评课议课类等子文件夹。而且每个资源是谁上传的、点击率、点赞数、下载率等数据在后台都清晰可见。

这样,每个参与培训圈的教师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哪方面比较突出,都能通过大数据被精准呈现出来,让每位教师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问题,取其所长,共享成长;掘其所短,理性指导。

建兰中学力争在“提升工程2.0”项目结束时,学科专业软件和现有教学设备趋于完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让技术服务于初中教育实践全过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