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教师应从“看客”走向“创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宣迪淼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听课是学习,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获取过程。评课是表达,要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有价值的判断(认识),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输出过程。听课与评课活动都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笔者在参与一些教研活动时发现,一旦到了评课环节,教师们往往都缄默起来,不愿参与甚至不敢正视评课,生怕被要求现场评课。因此,评课活动常常是主持者一个人的评说,大多数教师没有进行真实的表达。由于缺少“多种声音”,评课活动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研学气氛,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为何教师们普遍不愿意参与评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对评课的意义认识不够。不少教师关注的是与执教教师的私人情分,唯恐自己的“评价伤人”,影响到自己与执教教师之间的关系,而没有意识到评课是促进自己、执教者、其他听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二是对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自信。很多教师总觉得自己水平有限,不能精准捕捉课堂的闪光点,深入挖掘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实施的策略。长此以往,教师们就把自己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从而无法为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堂课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有些观摩课的各项组织匠心太重,连评课人员、评课内容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师们失去了积极的思考、积极评说的自由空间。

如何让教师们乐于参与评课,并在评课时从“看客”身份升华为“创客”身份?

在策略和方法层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方面,组织者要优化评课环节,创设较为宽松又专业的评课环境,给予教师一定的专业引导和时间空间。同时,组织者要站在教材、新课标的高度,立足课堂,引导听者透过某些教育教学现象,揭示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评课的价值意义,清楚认识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执教者和自己专业成长乃至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教师平时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吸收、借鉴、反思、表达等环节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技巧,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评课是对教师专业成长十分美好的事,期待更多教师真正参与到评课活动中提升自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