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 未成年人如何防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网络购物、网络通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也变多了。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些在网上冲浪的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诈骗法》正式施行,未成年人及广大家长朋友们也要学习该法,同时提高警惕,帮助孩子树立起反诈防火墙。

天津讯: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网络购物、网络通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也变多了。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些在网上冲浪的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诈骗法》正式施行,未成年人及广大家长朋友们也要学习该法,同时提高警惕,帮助孩子树立起反诈防火墙。

在未成年人被骗案件中,游戏类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充值(红包)返利类诈骗是常见的三种类型。游戏类诈骗多为受害人出售、购买游戏账号,或对方谎称可以领取免费游戏皮肤时,被对方以交纳 保证金 手续费 为由要求转账,之后失联。冒充熟人诈骗多为冒充同学以 看病、住院急用钱 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红包返利诈骗多为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聊天软件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还经常以加入 明星粉丝QQ群 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部分典型案例:

一、2022年5月,海南省吴某(12岁)使用母亲手机登录某QQ群,看到有人免费发放游戏皮肤,随后吴某添加对方为QQ好友,微信扫描二维码领取皮肤。对方告诉吴某其账号存在非法领取行为,需联系后台工作人员处理,否则要赔付10万元,被判刑1年。吴某非常害怕,添加了对方另一个QQ账号,并按照对方语音提示,扫描二维码支付6500元,事后吴某母亲发现异常并报警。

二、2022年7月,山西省黄某某(17岁)在玩手机游戏时,网上有人表示要高价购买黄某某的游戏账号,随后双方添加为QQ好友。对方让黄某某登录一个叫 下芬购 的网站,称该网站为正规游戏交易平台,很多游戏玩家在此买卖账号。黄某某同意出售账号,但对方称用来购买账号的钱款被 下芬购 网站冻结,需出卖人黄某某充值进行交易确认,黄某某便在该网站充值2次共3000元,后发现对方的QQ联系不上,该网站也无法登录。

三、2022年3月,重庆市马某某(12岁)在刷短视频时,看到免费领取游戏装备的信息,便根据指示加入某QQ群,在客服引导下领取游戏装备。随后客服以账号被冻结为由,要求马某某转账进行账号解封。马某某先后转账5笔共计4300元,事后发现被骗。

四、2022年2月,陕西省秦某(14岁)经朋友推荐加入某 QQ追星粉丝群 ,通过群内管理员介绍参加刷单返利活动。秦某扫码进行刷单操作后,管理员以秦某为未成年人为由,要求进行身份审查,并缴纳8000元的审查保证金。秦某便用其母亲账号扫码支付,事后发现被骗。(以上案例均来自沈阳发布)

未成年人该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陷阱 :

一、在网络聊天中如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不透露个人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的四不原则,并且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

二、保持警惕,在收到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或电话,不要盲目行事,可以与家人沟通商量或和家人一起到有关部门查询事情真伪;

三、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也不轻易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如购买时一定要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并且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在网上商城进行购物时,一般应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

五、不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

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一、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二、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及金钱意识教育,让孩子明白不要轻易与陌生人进行钱款交易,避免孩子落入骗子圈套;

三、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的人和事,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散布在网上,不要打开陌生的邮件;

四、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要及时向家人或老师求助;

五、若孩子切实有账户充值、装备购买等需求,在家人同意并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由家人代为操作,切勿让孩子自行操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