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发火孩子木然 期末复习变家长吐槽大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快期末考试了,不少小学生的家长都当起了帮助孩子复习的“家庭教师”。无论是临时披挂上阵,还是长期坚守,每每到了期末复习阶段,都是家长们对孩子学习吐槽最多的时候。孩子的各种注意力不集中、各种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偷懒耍滑,都让家长们头痛不已。

天津讯:快期末考试了,不少小学生的家长都当起了帮助孩子复习的“家庭教师”。无论是临时披挂上阵,还是长期坚守,每每到了期末复习阶段,都是家长们对孩子学习吐槽最多的时候。孩子的各种注意力不集中、各种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偷懒耍滑,都让家长们头痛不已。

朋友圈里的“期末牢骚”

背默计算一通忙乎收获还不如狗熊

在孩子期末结课前两周,赵女士就定好了孩子的期末复习计划:每天复习哪几篇课文,要做多少道数学题,要默写对多少生字词等等,都做了详尽的计划,甚至连孩子一个学期的小测验和单元测验的卷子,都一一整理好。

赵女士说,孩子今年上到五年级,每学期期末复习的准备工作都是我来做。一开始我还满怀期待,觉得我做了如此周全的准备,孩子一定能考个好成绩。可事与愿违,孩子能有一个中等靠上一点的成绩就很不错了。可我要不帮着准备和监督,估计连现在的成绩都保不住。

在朋友圈里,赵女士这样形容自己家的期末复习状态:一天天总是跟孩子摽着,筋疲力尽,但还得坚持。如果说别人家孩子学知识是“狗熊掰棒子”,我家孩子还不如“狗熊”,起码狗熊最后还能落一个棒子呢,我家是一个也落不下,完全是随手就丢,随学随忘,也许到考试的时候,他能想起来吧,也不辜负我几个星期的陪读。

家长暴躁喊叫孩子竟木然无感

小飞家的复习时间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了。小飞妈妈王女士说,每天晚饭后的复习时间总能听见我跟孩子喊,孩子他爸提醒我好几回“要注意形象”,可谁身在其中能保持温和优雅的形象呢?

“说孩子在拱我火,一点都不夸张。”王女士表示,现在一提起小飞的学习状态,就忍不住提高声调说话,“默写记不住字形,计算对不齐位数,各种大错小错不断,错误总是重复犯,家长提醒的话一句也记不住,几次下来,我的声音越喊越大,可孩子呢,就会说‘我知道了’‘记住了’,要不就是一脸木然地看着我,真是生气呀!”

王女士在朋友圈里感慨,孩子每学期的知识,我都要过两遍,平时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一遍,快到期末了,我还要先复习一遍,可孩子还没我学得明白呢。跟孩子喊过之后我也反省,是不是有点急躁了,让孩子像看笑话一样看我?但孩子再一次粗心大意、重复犯错,继续用嗫嚅的声音说话,或者对我的纠错面无表情时,我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

教数学的妈妈碰上算不准的儿子

在中学教数学的郑老师现在每天在学校辅导学生复习,晚上回到家还要当儿子的家庭教师。指导学生游刃有余的郑老师面对儿子却难有良策,郑老师说,别看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给自己的孩子讲起来还是有点费劲,关键是孩子根本没把我的话当回事儿,非但谈不上答题速度,连计算准确率都不能保证。

郑老师有些无奈地说,当老师的家长却辅导不好孩子的功课,可能是不太熟悉孩子所在学段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小学生被家长盯着学习,不会保持在校学习的自控力和严肃性,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不会很好。经过请教孩子的班主任,现在会给孩子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再眼珠不错地盯着他算题。

老师:

注意平时学习方法的引导很重要

和平区昆明路小学教务主任王金梅老师表示,临近期末考试而倍感压力的家长,有很多是因为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关注不够,自己先紧张起来。因此家长自己在这个阶段先放松心态,自问自己平时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是否足够。如果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心里没底,还是先请教一下老师,再确定自己的辅导计划,而不是贸然督促孩子多做题。另外,家长要正视孩子之间会有学习差异,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即便是期末考试前的“临阵磨枪”,也不能求全责备。家长在辅导监督孩子学习时,不能仅仅盯着孩子会做了哪些题,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铺开地复习,有时容易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境地,不妨改变一下策略,改为纵向复习,针对某一类型题目进行专项练习,从中找到不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会做的题目重复训练。

专家:

定好“时间规范”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12355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表示,期末备考期间家里“鸡飞狗跳”,除了孩子没有找好自主学习的“一定之规”,更多源自家长的“不放心”,生怕孩子复习不全面、生怕知识掌握不牢固,家长会把担心放大,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说话方式,进而影响了家庭氛围。

建议家长们先给孩子“立规矩”,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都做好计划,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给孩子自己安排学习的权利,家长尽量避免从旁指指点点,让孩子无所适从。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规范,是保证孩子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前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