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化传播使者 天外大一女生捷克“说”中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津讯:天津外国语大学翻译系的杨梓芯在寒假期间来到了欧洲之心——捷克,六周内先后去了布伦塔尔、卡尔维纳、哈维若夫、瓦拉什斯凯梅济日奇,在四所小学(一到九年级)、一所高中(一到四年级)为当地学生宣讲中国文化。从9岁教到19岁,从介绍国家位置、介绍汉服到教他们如何用筷子、如何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忙碌的节奏使她课间也很难休息。

今年刚上大一,从未出过远门的杨梓芯,在谈起他的捷克之行时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我也没有想到大一就能有这样的交流机会,当时看到AIESEC组织的捷克志愿服务活动,抱着尝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表,当得知申请成功的时候,真是觉得十分惊喜。”接到申请成功的通知,杨梓芯立即着手准备,并且精心挑选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包括毛笔、中国结、陶瓷项链、北京的大虾酥等,这些“新奇”的礼物得到了捷克孩子们的喜爱,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杨梓芯每天平均有五节课,每周上五天,日程排的很满,对于之前完全没有类似经历的她来说,最开始觉得这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次课是五年级的学生,45分钟的课程她只用了25分钟就讲完了,还有20分钟应该如何度过让她十分紧张。杨梓芯想到了中国的筷子,于是拿出筷子让学生们比赛夹糖,夹到的糖越多就能吃到更多的糖,不会用筷子的孩子们手忙脚乱玩得很开心。“还有最后10分钟,我想到了让孩子们问问题,有学生问我他的中文名字怎么写,正好提醒了我可以教孩子们学写他们的中文名字。”杨梓芯笑着说,“下课的时候很多学生拿着他们的中文名字来跟我合影,特别有明星的感觉。”


第三周每节课90分钟,有了前两周的经验,杨梓芯也越来越自信,除了介绍中国以外,她也会说一些自己的故事,“他们跟我年级差不多大,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会让他们更感兴趣。”中国的书法,中国的美食,皮蛋、臭豆腐、鸡爪子、鱼头,这些都让学生们大呼惊奇。杨梓芯还带了一套汉服到课堂让学生们试穿,没她想到的是,想要试穿的男生要多于女生。

出国之前杨梓芯的Facebook有70个好友,回来之后是429个。她说:“我收获了太多的好朋友。”学生会带她吃当地的美食、带她听音乐会、带她看青训、带她到处转讲当地文化。喜欢这些学生们的杨梓芯有时会跟老师申请加课,突然看到她走进教室来上课的学生们欢呼雀跃,“因为你来了”,杨梓芯觉得那一刻是特别开心的。


虽然杨梓芯的父母还是会觉得女儿的这个决定太“任性”,杨梓芯却觉得因为他们还没看到她身上的那些改变。她说:“这次经历之后,感觉再在多少人面前演讲都不会紧张了。”六周的时间不仅让杨梓芯结识了新的朋友,感受了异国的文化,更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海外,让更多人的感受中国、了解中国。“有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想到中国来上大学,看看中国这些宏伟的建筑,而我想去捷克读研究生,去见这些老朋友,去更多的了解捷克,这不正是一种文化的互相传递吗。”杨梓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